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i 言教育系列 (3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親愛的家長您好! 

時序已入秋,家中寶貝在新學年的生活中,是否面臨新的問題與挑戰?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全體老師已做足準備,要陪伴孩子一同面對難關,讓孩子安心成長。

非常感謝各位對漢帝學習中心的支持與愛護。

本學期雖然已來到中期,但考量到仍有許多家長詢問加入「中大學堂」,

故在此開放預約參觀,以縮短家長的等待時間,

相關訊息及報名流程如下,敬請參閱。

【漢帝中大學堂教室】: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177號三樓【招生對象】:國小 3-6年級學生

【接送國小】 : 新生教室 :幸安國小、新生國小、國北實小、建安國小、光復國小

                        (非以上學校,如家長於放學時能自行接送到漢帝,也歡迎預約參觀)

【開放預約】:即日起開放預約參觀

【預約參觀】

      1、星期一下午14:00-15:00

        2、星期三晚間19:30-20:30

        3、星期四下午14:00-15:00

        4、星期五晚間19:30-20:30

          5、星期六上午10:00-12:00


【注意事項】

1、 因考量學生之安全,我們僅受理預約參觀,未經預約直接來訪者恕不受理,尚請見諒。

2、除中、大學堂整週課程外,也可以預約單科科目課程說明,並報名參與專業科目。

3. 如預約後需要改期,請務必來電告知。【報名流程】

1. 請您先點選連結(預約參觀)提供聯絡資訊,並選擇方便參觀的時間。

2. 收到資料後,我們會將課程內容、學費明細等資料提供給您參考。


中大招生海報(官網).jpg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見自己 閱天地 觀眾生

我們想要讓遇見我們的孩子
重組他(她)12年來學習的斷簡殘篇
我們想要讓遇見我們的孩子
重新展開他(她)未來的學習視野

所以
我們以現行國中課程綱要為阡
生活中的經驗知識為陌
彼此交相錯落
讓孩子重新站上學習的高臺
重新遇見學習的快樂

這個暑假
是孩子人生階段的另一個開始
我們把學習權還給孩子
讓孩子從文學經典裡尋找生命智慧與文化傳承
從數學對話中開啟理性與邏輯推理之門
在實驗室的實作與體驗中領悟科學實事求真的態度
由里山小徑的生態與文史踏察中讓孩子在走讀於天地之間
呼吸著這一片土地的"春秋" 吐納著大千世界的變化
明心見性 從閱讀天地間 看見自己 關照眾生
文章標籤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帝家庭日活動

 

--金包里大路生態廊道縱走

 

山光  水影  水梯田

 

   IMG_5444.jpg

宋代朱熹在〈觀書有感〉說: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唯有源頭活水來。

 

正可以形容本次家庭日要造訪的八煙水梯田。但是ㄚ光師更愛陶淵明的〈桃花源詩并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華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 。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為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 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 。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ㄚ光師在探勘時,從金包里大路一路走下來的感覺就像發現桃花源一般的豁然開朗。所以一定要介紹這樣的美景給我認識與不認識的朋友們。

清朝康熙年間福件發生軍火庫爆炸,師爺郁永河受命前來「大員」採磺。他的[稗海紀遊],清楚的描寫了在台灣採磺的艱辛,他在台灣期間的探勘紀錄,對大屯山系的磺礦開採以及金山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本次漢帝家庭日的生態廊道活動,我們要與各位朋友一探八煙的硫磺出煙口、金山的磺港以及魚路古道的先人足跡。

    這個山海之旅的行程,上午我們將由劍潭捷運站出發,到達擎天崗後,跟著先人的腳步,從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遠眺磺港,面對大海,透過解說,我們可以清楚了解金山磺港的由來與八煙磺礦輸出的艱辛。

 

透過魚路古道遠眺,我們亦可了解早期魚販如何在天未亮的時刻,把剛入港的漁獲從魚路古道,一肩挑進台北士林的大汗淋漓。透過沿路金山八景的介紹引發思考之幽情,讓我們懷著更多的好奇與想像,繼續前進八煙聚落,體驗磺礦的出煙口與生態農村的努力。下午進入八煙聚落,透過水圳,梯田來認識這個重生的世外桃花源。

 

時間:103年5月18日(日)上午8:40~下午15:30

地點:台北市陽明山;新北市八煙聚落

必備物品:悠遊卡(內含300元儲值) 、零錢300元備用、後背包、水、簡易午餐、色鉛筆(孩子攜帶)、登山杖(選配)、愉快的心情

建議服裝:長褲、薄長袖、防風外套、帽子(山頂風大,請注意保暖防風)

帶隊老師:ㄚ光師  

集合地點時間:上午8:40於劍潭捷運站南2出口處

交通工具:雙腿、捷運、公車和腦袋

交通資訊:

 

去程:

1.劍潭捷運站→ 小15 (車行約40分鐘)→ 擎天崗遊客中心

2.劍潭捷運站→ 紅五 → 260公車總站 → 108遊園公車→ 擎天崗遊客中心

 

回程:

1.上磺溪橋 → 皇家客運(車行約50分鐘) → 士林或劍潭捷運站

 

 

歡迎參加漢帝的家庭日

  相關網站連結:http://hanzi.com.tw/found/

 

 






文章標籤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大學堂]

拾回的教育拼圖

游琇雯

走下學校授課講臺,坐上課輔椅。

一度曾為這全新的工作內容而迷惘--檢查功課這樣的「瑣碎小事」就是我未來工作的全部了嗎?為了做好教育工作,讀了兩個碩士、考過教師證的我,就只能做這樣「二線」的工作嗎?經過這一整年的實作、思索與調整,才真正懂得了,曾如何錯看課輔這樣一頭大象為一面牆,當我懂得摸出他的四根柱、兩片扇、一條繩後,他就成了活生生的完整大象了。

 

壹、一面牆

看著孩子把功課寫完,檢查完功課是基本要求,是課輔內容的主牆。

這是一般觀念中對課輔班的期待,也是我對課輔工作初期的觀點。它的routine、重覆、基礎、無趣,令人感受到一面巨大的灰牆頂著自己的面逼近而來的窘迫。第三類型求異的性格使我立刻開始思考如何為這面牆加點線條、增點溫度、留點空間。我重新思索這面牆的存在意義是什麼,我能如何光采化這些意義。

我發現:功課是孩子一天一次的形成性評量。

「形成性評量」在台師大網站的定義是:「屬於教學效果評量方式的一種。形成性評量的理論基礎是:教學歷程要和評量歷程相互結合,才能達到改進教學的目的,提高學習效果。其主要目的是不斷提供回饋給學生和老師,對教師而言,可以使教師了解教學效果以便有改進的依據,有助於調整教學和實施補救教學措施;另一方面回饋可以提供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情形,並提出需要修正的學習錯誤。簡單來說,形成性評量具有指引的功能,指引教師應該教學哪些部分,補足哪些內容,也指引學生哪些缺失與不足。」

功課是外顯每天孩子學習狀況的照妖鏡。學校老師不該將這份工作移交給家長來做,要家長檢查、簽名、負責。檢查功課應該由老師來做,因為這是一門教育專業的工作,是老師發現教育切入點的契機。檢查學生的功課需要具備專業的老師來發現其中隱含的數學迷思、語詞誤解、英語學習方法、社會認知落差與自然概念不足夠。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誤入思想上的歧途。寫功課是孩子大量在學習的時間點。因為他們的大腦在運作、在思考、在解決如何完成這些功課。是他們一整天被動式聽講學習後,難得擁有拿回主導權,主動的在施展自己能力的時間點。老師的專業介入在孩子想學會的時間點切入,它的效果是最即時有效的。

當學校老師要家長簽名負責學生功課的檢查,而不再做檢查學生的功課的工作時,那我也是老師,我來檢查,我來做!

面對教室中一群來自不同學校、分屬三四五六年級、用著各版本不同教科書的孩子,他們交出來待檢查的功課五花八門,這其中也顯露了各式各樣的教育澄清機會點。

我們看到把韋字上下兩個部件都寫成同方向的孩子,當老師將古文字韋字是繞著城牆走一圈的腳印的字源告訴他,他理解了這同一雙腳繞一圈的結果上下的腳印方向一定是相反的,因此這個文字符號對他就有了意義。雖然他的腦神經會映射出鏡像字來,但孩子仍能用理性思考來改正書寫出來的文字。

我們看到孩子卡在造句無頭無尾的兩三個字上,連結不到任何腦中的句子。我們引導他思考的方式,「你先想你很想要什麼?把它接在『才』的後面。」「才能出去玩!」「可以。然後,前面補上你只有做了什麼才能得到它。」孩子若有所思地回到座位。一會兒「老師,所以『唯有』是像『因為』一樣嗎?」又一個澄清的機會。「嗯~用法上很像,但是『唯有』範圍更小,它是唯一的辦法;『因為』就不一定了。」孩子順利把造句寫出來了,也練習了一次從結果來推過程的逆向思考法,還練習了一次腦內的異同辨析。

我們看到孩子的社會書寫前後毫無邏輯,一問之下,才知道對於平日閱讀不多的孩子,四五六年級的社會課本書寫用詞完全超乎孩子的理解能力,對於功課書寫,他只能純猜測。近兩年,四五六年級的社會大量地提前置入三年前還收在國中社會課本中的內容,包括社會學、經濟學、法律學、地理學用詞。這些用詞到小六的國語課本也都不會教,卻在四年級起的社會課本中大量引用,當然社會老師在課堂上不可能一個一個詞彙慢慢教孩子們。但就孩子的學習來說,他如果基本詞彙不懂,他如何理解全文在說什麼?我們常一問孩子,什麼叫出口?什麼叫進口?什麼叫基礎建設?什麼叫立法機構?什麼叫政府?什麼叫中央政府?什麼叫地方政府?什麼叫訴願?什麼叫司法?他們只能搖頭。這樣薄弱的基本常識,他們如何在社會作業中清楚地進行判斷?他們如何在腦中辨析議員跟市長的工作內容有什麼差別?這時候,只能拿出書架上的地圖,從頭跟孩子說起臺灣的體制。我們在做的是讓孩子有意義的理解而不是只是記憶與背誦。(請容我在此大力地抱怨教科書編寫與小學社會教育的粗糙。教科書不該不顧孩子的學習起點就這麼編入大量硬知識。面對這樣的教科書,小學社會科老師可以選擇教多少與怎麼教。與其讓孩子一下子記誦這麼大量的專門領域用詞,不如安排社會參與學習,讓孩子利用小學階段多多走入社會,讓他們多多見識社會運作的真實面。學會觀察、理解、體會與紀錄,而不是背誦。)

我們在自然科功課書寫上,看到孩子浮力觀念似懂非懂。口語的澄清已無法滿足孩子的理解程度。時間許可下,我們直接走入隔壁的自然實驗室,我們來做做看!我們在做的,不是只有知識的傳授,更要教孩子實事求是的精神。

聽著孩子背單字,o-c-t-o-p-u-s章魚,o-c-t-o-p-u-s章魚。「孩子,知道章魚怎麼唸嗎?」「octopus」「很好。發音很標準,背單字要配合發音來背,因為英語跟國語不一樣,英語是拼音文字,用發音來協助背單字,才能事半功倍。你看喔……」孩子學習方法上的低效能,若能及早被發現與點醒,孩子的學習挫折就會少一些。

數學,跟國語一樣,幾乎是每天必有的功課,也是孩子最常出現迷思概念的科目。「孩子,你知道這題的分子分母還可以再約分嗎?」「可以嗎?」「如果你在計算過程就先約分,那最後結果,數字就不會這麼大。數字變大了就很難算,而且很容易算錯。你會約分嗎?……

經過每天功課的書寫,與孩子們密集的互動,孩子的功課完成了,回家可以放心享受家庭生活。也經過每天功課的訂正,協助孩子修正學習方法,排除學習迷思觀念,孩子的學習更有成效,孩子就比較能享受到學會的快樂與成就感。這面大牆出現了它柔和的曲線、溫暖的溫度,還保留了供人欣賞的空間。

 

貳、四根柱

展現形成性評量功能的課輔,還需要補強教學的配合,才能擁有四根強壯的大柱。

在指導孩子錯誤觀念時,有時不是一兩分鐘的對話就能讓孩子理解與調整,有時需要十到二十分鐘的教學,才能徹底發揮補正教育的效果。待在漢帝做課輔工作最幸福的就是這一塊了。因為我們是一群伙伴一起在做教育,我永遠能打開教室的門,就看到學有專精的其它領域老師樂意提供協助。我永遠能安心地將數學前位概念不清楚的孩子交給數學領域的老師,讓他們操作教具指導需要補正教育的孩子;我永遠能找到自然領域老師,清楚地將科學原理說給弄不清楚的孩子聽,甚至要孩子立即做一次實驗;我也永遠能請到留學英國的英語老師將暴龍的正確發音唸給孩子們學。每次看到孩子很滿足地走回教室,我就知道,孩子們對學習的喜愛又更上一層了。

有一回,連續兩週各花了三十分鐘教孩子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工作內容的不同,引導孩子透過理解來判斷。最後,發現孩子還是無法判斷預算是什麼機關審查的,原因是沒見過,無法想像。於是,在伙伴的後援下,立刻在下一個週三下午安排了市政府參訪的校外教學,讓孩子實際看到行政機關上班的樣貌,還訪問了教育專員,讓她們現身說法,說明她們每天的工作內容。課輔班還帶校外教學,我自己想想都覺得很好玩,應該是絶無僅有的吧!但,對漢帝教師群來說,我們是覺得再正常不過了,孩子們有需要,時間配合得起來,為什麼不做?

 

參、兩片扇

坐在一群圍著我寫功課的孩子中間,我總是偶爾需要叮嚀他們一下:安靜做自己的事。說著說著我自己都覺得這些孩子真辛苦,其實很想跟同學聊聊,其實很想出去玩玩,可是都不行。心裡有個聲音告訴我,這樣不對,孩子就是該快快樂樂的笑,才像是個孩子。我開始思考怎麼讓他們多一點快樂。

三不五時,我們會約好,今天完成功課後,一起到後面的公園玩。這一天,教室會瀰漫一股活力十足的氣氛。幸運時,我們甚至能散步到大安森林公園去玩一個小時呢!但,這樣的機會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因為通常要所有人都完成功課,要趕得及天黑之前……要許多條件俱足,老師才能一起帶出門。但千萬不能讓未完成功課的孩子有拖累別人的感覺,我們還是有別的方式,可以讓先完成功課的人有些樂子可尋。

我們在教室櫃子上佈置了一大排課外書,也有一些有趣而帶知識效益的漫畫。看看課外書是六點半之前可做的安靜的事,我們也漸漸讓進入漢帝的每個孩子都養成了能安靜閱讀的習慣。六點半之後,完成功課的幾個同學,就可以帶著櫃子上的桌遊換個場域去廝殺了。他們最喜歡老師能一起加入他們的戰局,因為有時候老師會教他們各式各樣的新把戲。

能安靜在座位上做的事,只有閱讀嗎?不。在孩子的主動意願下,老師也會教他們一些家政手工藝,折紙、縫抱枕、編織,看到四年級的孩子抱著自己縫了好久的抱枕在懷,笑得可開心的了。

常常,孩子會迷迷糊糊忘東忘西,我們的教室在無意間出現了一條忘了帶一樣功課,要罰寫一頁課文的規則。不行,我絶不能讓孩子出現因為罰寫而增加對寫字感到厭惡的結果,但必須對自己的忘性付出一點代價還是必要的,而且做完之後要有點學習收穫才行。思考了一個週末,我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抄《禮運大同篇》。它的篇幅不長,內容很值得一再重覆書寫背誦,而且它可以唱。於是抄寫《禮運大同篇》,變成一件對孩子來說有點時髦,有點喜歡,又有點沒那麼討厭的新鮮事。有時我們用背誦替代書寫,有時我們用演唱替代抄寫,有些人進展到抄寫下一篇能唱的《水調歌頭》、《滿江紅》、《紅豆詞》。這件事,對孩子有了些趣味,因為他們可以一起唱唱歌,還能借用老師的筆寫一篇不到一百字的短文或詩詞,又有點新奇。

就像小飛象能用兩張大耳朵飛翔一樣,我們的教室也要找出一些樂子,組成兩面扇,讓待在漢帝課輔的心情也飛揚起來。畢竟,教育很重要,不能太嚴肅。

 

肆、一條繩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給予孩子行為、思想上的導正,是身為老師最責無旁貸的重大使命了。老師能在與孩子平日的相處中,或者看著孩子間的互動中,注意到孩子發展上的弱勢,並提供建議,協助導正,對於孩子未來生活的順遂能發揮很大的功能。

我們看到有些孩子,拖拖拉拉地寫著功課,經過詢問知道孩子心中充滿埋怨,怨老師在欺負他們,出這麼多功課,就是為了不讓他們出去玩。其實他們不知道,寫功課的目的在練習,在整理白天的上學的學習成效。經過澄清與修正,孩子注意到寫功課對自己的意義,學習的成效就會提升很多。

我們也看到有些孩子功課寫很快,只求完成。經過澄清與點醒,讓孩子在書寫過程中把思考放入,讓功課的書寫達到學習練習的效果。讓孩子把動腦與用心,養成平日的習慣。

我們看到刺蝟小孩,不時以攻擊別人來防衛自己,我們教他如何以別人能接受的方式與人相處。我們看到告狀小孩,被別人討厭,我們讓他看到別人的感受,學會更多種指正別人錯誤的方式。

就像七龍珠裏的悟空,尾巴曾是他最弱的罩門,但經面對與練習也成了他展現強大力量的一個裝備。看到孩子每一個不當行為背後的意義,不當行為背後一定有一些道理,教他而不是罵他、處罰他。然後你就會看到孩子一個個都可愛極了!

 

原來,中大學堂的教室裡盡是一隻隻活潑潑的大飛象!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功課連瑣企業都有若干中下游加工廠努力生產功課交貨。工廠老板們說,交貨完成就可以「退休」去閱讀。

 

最近看到剛開學時大聲叫嚷著「我最討厭看書了,我絶對不要看書。」的孩子,將每天讀三本書列為一週計畫時。忍不住咧嘴一笑,用心布置在架上的書甚獲青睞囉!

 

看著坐在沙發上一整排安靜閱讀的孩子,幸福感油然而生。可以感覺到這些孩子的深層腦神經正在運作,隨著偶爾傳來的低笑聲,孩子們一個一個正優游在自己的世界,享受著自己與作者共創的空間。看著孩子在學習是多麼棒的事,我彷彿聽到孩子們的腦神經正「剝、剝、剝、剝」地開枝展芽,快速生長。

 

下一個目標是:將漫畫閱讀者過渡到圖畫書閱讀者,將圖畫書閱讀者進階到文字書閱讀者,然後成為閱讀享熱愛者!

 

**********************************喜歡看書時的寧靜氣息II*****************************************196419611960794793  ****

 

一直以為從漫畫過度到圖畫書,再從圖畫書過度到文字書的閱讀可能得花上半年一年的時間吧!?

這兩週,拜山海經諸多稀奇古怪的動物之賜,中大學堂的孩子,成為山海經的閱讀者了。

 

那天,小三咪問我:「老師,我可以看這本書嗎?」一看,《彩繪山海經》。心中大喜,但還是要顧慮一下孩子的閱讀能力,她才小三呢:「當然可以啊!可是這本很難耶,對妳來講有點太硬了,妳可能會讀不下去。」「不會啦!」越難的事務,小三咪可是越是喜歡呢!

 

閱讀到第三天,小三咪還是沒有退卻,繼續借讀這本寫給大人看的書,還忍不住分享起內容來:「哈哈哈~老師,真的有沒有五官的動物嗎?」

 

「有啊,帝江就是,他就沒有五官啊。」

 

!!!!!我彷彿看到眼前的孩子們頭頂上紛紛冒出驚歎號、眼中跳出閃亮的光芒、腦袋騰出一個大空間、耳朵全開,準備接收更多訊息。「WHAT?真的有沒有五官的動物?那他長什麼樣子?」

 

「據說啊~他長得像一個皮袋子,身上透著粉紅色,背上有兩對翅膀、四條腿,對人很好。他有兩個好朋友一個叫倏,一個叫忽,常常去找他玩。有一天,他這兩個朋友覺得帝江沒有五官,沒有辦法看東西、聽聲音、聞味道,所以他們就想為他開七竅,所謂的七竅啊就是......」

 

......

 

於是,書架上的幾本山海經就成了搶手書。哈哈!研究所養成的同書類蒐集的習慣,發揮功能了--孩子們可以接連閱讀幾本能相輔相成的山海經,讓自己在腦中練習綜合山海經常識的能力。連一直以來只愛「魚類」的小三波,都來跟老師借《中國傳統故事--神話篇》要回家看。「這本書沒有注音耶,這樣你會有很多字看不懂喔。」「沒關係,我可以問爸爸。」哇~真的是大喜過望! 上禮拜還在思考怎麼引導這孩子試著接觸課本以外的書籍,想不到一切就這麼渾然天成地因緣俱足了。

 

看著他們從書架上拿本書,愉快地坐下來閱讀,這真的是教室內最大的幸福氣息了!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Lynn
場景:G3數學教室
時間:期末考考卷發下來了
開場:
Q一如往常的,學校放學後由媽媽帶著來到數學教室。
『快,把你的數學考卷拿出來。』媽媽說。
『老師,你看這孩子是怎麼了,單位換算錯成這樣,分數觀念不清楚,考64分,班上倒數的了。』
『我要跟他爸爸說,...』
此時,Q原本陽光般的笑顏,早已轉化成很早熟的、禮貌性的、勉強擠出的靦腆笑容。
媽媽氣呼呼的離開教室。
這時候,同學想看看Q的試卷,而Q也很敏感的把試卷收起來。
老師帶著孩子們先討論今天的邏輯問題,試著不讓任何情緒影響原先既定的學習步調。或許師生間的默契與安全感,一如往常我們認真的討論問題所有的可能性。不過,Q今天的聲音特別的小聲,同學也察覺到了。
舉手說:『老師,Q現在看起來似乎很悲傷。』
我想,與其刻意掩飾,不如正向面對問題。
於是,跟孩子聊起『如何面對“考不好”』這個課題。
Q臉上泛著一絲笑容,
但是,心是內縮的。

=======================================
[親子Line]
在過去國中近20年的教學歷程中,一直讓我思索的問題是:
『是怎樣的因緣,會使得孩子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沒有興趣、更甚者,造成自我價值感低?』
這幾年開始接觸國小孩子,我看到令人心憂的現象:
教學現場的引導,專業度值得探究;
教師對孩子的要求,有矯枉過正之慮;
家長對於孩子數學學習成績,過於焦慮與責難。

先談專業度,
若教學者對於數學學習的本質能夠具體明確的掌握,那麼,看待孩子『思考』這件事就能夠更有彈性的面對與鼓勵,
而不會出現這樣的對話:『現在是教乘法,不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解。』、『你就用這個解法,不要想太多。』

再談矯枉過正,
沒用直尺畫線,直式運算一連六題,就扣了6分。寫『答:______』沒使用直尺,扣分。『算式填充格』的寫法要跟老師的標準答案一樣,不一樣,扣分。

至於家長的焦慮,
這絕對會影響孩子學習的情緒與成效。
Q剛剛來到數學教室時,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我怎麼可能會,我應該會算錯』。
一段時間後,Q常一臉正經的對我說:『老師,你等等,讓我想一下。』
即便需要老師些許的提示、或是與同學討論,甚至因思考不周重,這些歷程是美好的,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可能性與我能感。
陽光般的笑臉,堆滿整間數學教室。
最近兩周,
或許Q的小考只是八十幾分,不盡人意,或許家長焦慮而對孩子少了些耐心,
一次次的責備、嘆息,
孩子是敏感的,
孩子已經慢慢的在縮回原點,
我們  察覺到了嗎?
責備,在孩子學習的歷程中,是加分、還是...
扣分?
我們可願意想想,
這樣的責難,所造成的效益,
我們要花多少功夫     才能彌補啊?值嗎?

或許,很難想這麼多,
因為『時間還沒到』。
但是,
我一定要說。
『別再做出讓孩子自信差、自我價值感低的互動。
一個沒有自信的孩子,怎奢求他學習會越來越好?“我很爛”這樣的自我催眠,是很堪慮的。』
『多給孩子正向積極、具體的鼓勵及讚美。前提是,多看看孩子的好,多傾聽他所遇到的困境,多協助他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挑戰,尤其是來自不太合理的要求(比方說:罰抄寫考卷3遍)。』

陪伴孩子成長,是一種挑戰、也可以是美好的親子互動~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今年的4月22日這天
漢帝的老師換上背後寫著 "Here's to Now" 的有機棉T
響應世界地球日
和世界一起守護地球

愛護地球環境與資源
從心做起
從你做起
更需要從自己做起

在台灣這個小小的角落
立下大大的心願
我們將秉持教育的責任
把永續的精神傳承給每個孩子
讓大家一起為綠色家園盡一份力量

Here's to Now
讓我們把每一天都變成地球日
守護地球 手護地球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看我們的政治情勢、社會問題、教育問題,
再看 Sir Ken.Robinson 的演講,
其中他引述美國總統林肯先生對美國國會的演講內容,
看得真的很有感覺,
我們現在應該是需要新的思維、積極的嘗試,
來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而不是拘泥於過去的思維與作法(枷鎖或是限制),
然後大家不斷的進行鬥爭與清算!
大家加油!

讓我們「從問題看到機會,而不是從機會看到問題」!

以下是 Sir Ken.Robinson 所引述林肯先生的演講內容:
The dogmas of the quiet past, are inadequate to the stormy present.
那些屬於往日的教條,以不足以因應今日的風雨
The occasion is piled high with difficulty, and we must rise -- with the occasion.
情勢,已然升高,愈發困難,我們得順勢而起。
As our case is new, so we must think anew, and act anew.
由於我們面臨新的問題,所以需要有新的思維,以及新的作為。
We must disenthral ourselves, and then we shall save our country.
我們必須要先解放我們自己(有更開創的思維),
然後才能解救我們的國家(或教育)。

我看「肯‧羅賓森爵士:推動學習革命」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忙碌的過了兩個星期,才想起一個八年級孩子寄給我的文章。這是他前年參加黑潮壯遊後,必須在小研討會發表的文章,但事實上,已經過期了。因為研討會已經結束,而我也離開了原來的工作岡位。但這孩子卻不斷書寫,他想將這篇論文獻給夏曼.藍波安老師,但又不是那麼有信心,所以讓我先放上來,看看大家的意見,適不適合寄給夏曼.藍波安老師閱讀?
        身為一個老師,最希望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我常與夥伴們分享,很多時候老師只是一個課程的發動者,至於最後這門課會發展成甚麼樣貌,我們往往不必加以預設,因為更多的時候透過孩子的發想,實踐,你會發現,你只是這堂課的共作者,更多時候,你也許成為一個學習者,向您的學生學習。我喜歡看著孩子的觀點在與你交會時,交織的那種四射的光芒,閃爍如天空的眼睛。希望您看完這孩子的文章,也能給他一些回饋,感謝您!



蘭嶼漂流紀實


作者:胡冠中

   
指導老師:李光莒




.前言

倘若自己沒有潛水射魚的經驗,沒有暗夜出海捕飛魚,沒有日間頂著灼熱烈陽,體會釣Arayo(鬼頭刀魚)寶貴經歷,那是不會深深迷戀海洋的,沒有這樣的愛戀,就不會很珍惜自己民族長期經營的島嶼,包括文化。(夏曼˙藍波安.1997)

是的,雖然我們看到了飛魚、爬上了天池,腳掌踏在這塊身處黑潮航道中的土地上,但我們真正了解蘭嶼嗎?我們知道飛魚在達悟人眼中是多麼神聖的存在嗎?我們知道海洋是蘭嶼人心中的多少嗎?雖然我們曾經踏上蘭嶼,但是,我們在蘭嶼的生命中,猶如倉促來去的候鳥般,都只是過客。

即使曾經踏上蘭嶼;即使曾經遊歷黑潮,但我們並不了解這塊海洋民族—達悟的家鄉。就好像〝阿凡達〞電影裡地球人對阿凡達的態度般,連了解都困難,更別說是認同了。何況是那些對蘭嶼毫無往來的人呢?

人類最缺少的就是尊重,在不了解與不認同之下,鄙視、排擠、嫌棄等等惡魔悄悄從民族的代溝內爬出,從老一輩以台語稱呼原住民的名稱變能略窺一二,番仔,到字典查詢,其中蠻人二字之意,而又有強橫而不講理之意,鄙視之意在番仔二字之間表露無遺。

曾經在童書上看過一張圖,上面畫著一顆地球,地球站著好多的人,有亞洲人、美洲人、非洲人、白人、黑人、黃種人……大家手拉手的圍住地球,笑的好開懷。如今想起那張圖代表的不就是和平二字?但口說容易,做到難。即使世上有這麼多人投身復出付出為和平奉獻,但中東戰亂仍然不斷,非洲飢荒依然還在,或許,我們缺少的就是了解認同二字……

遊歷蘭嶼、登上蘭嶼、閱讀蘭嶼、感受蘭嶼......越來越多的想法在腦海蘊釀,我坐在電腦前,感到有想把什麼表達出來的衝動,於是,這篇論文就猶如蝶蛹裡的鳳蝶般,慢慢成形、慢慢成形......直到羽化而出。
願我,能夠將篇拙作獻給與我一起生長在同一塊土地上的人—台灣人。



調查目的

1.了解達悟對海洋的態度

2.達悟對自然相處的模式

   3.達悟、漢人兩者互相比較

  
調查方式

˙資料查詢
˙田野調查
˙實際訪談

  
.正文


和平共處


蘭嶼這塊寶地雖然曾經被臺灣人傾倒核廢料,但鐵炮百合依舊開,生態笑容仍燦爛,在這樣的環境下,達悟族也發展出了一套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模式,相較於漢人,達悟族對待自然的態度不是「獵殺、驅除」,而是「共生」。
以下是幾個例子:

1.飛魚
3.山羊
在台灣的大街上,最常見的動物是狗,在蘭嶼的大街上,最常見的動物是---山羊!由於蘭嶼草料豐富,因此山羊的繁殖迅速,並不罕見。且達悟人以放養方式養殖山羊,僅以剪耳作為區分用的記號,任其在島上自由活動,所以在環島公路、芋頭田、消波塊等人煙較少處便能窺見山羊的身影,初到蘭嶼,遊客必定對這些不怕生的山羊非常好奇,但請注意,若駕駛撞死山羊還得罰款1000元新台幣的!
至於蘭嶼的山羊從何而來,據日治時代的台灣志中記載,由於山羊的名稱” kakri”來自葡萄牙文,因此推測來源為葡萄牙,但也有說法是來自巴丹島(因為達悟族似乎源自於巴丹島),說法云云,已不可考。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些動物,在達悟的文化內已佔有一席之地,是無可否認的了。




4獨木舟
蘭嶼四面環海,每逢飛魚季,在鵝卵石攤上就可以看到達悟男人的象徵、驕傲—獨木舟,正如書上所說,在船身都佈滿了波浪紋、人型紋和船之眼。可是回頭一望,夏曼老師的船怎麼空蕩蕩的,就只有白色和紅色的船身呢?夏曼老師笑笑,靦腆的說,那是因為他在船祭時所準備的禮芋(在船祭時堆滿船身的芋頭)不夠,所以才沒有畫上達悟的傳統纹路。接著,夏曼老師開始講起後方那艘船的故事,眼尖的您是否發覺,這艘船似乎較寬?而且完全沒有其他船所擁有的船槳?原來,這艘船被裝上了馬達,只要將開關按下,船就會隆隆地在水上奔馳,根本不需象徵達悟男人的船槳與汗水。這,就是漢人入侵達悟的最好例子。


你看出是那一艘了嗎?
5.浮潛
在蘭嶼的第一天,我們便用最直接的方式來親吻這片海洋浮潛。

穿上了防寒衣,所有人都感到了蘭嶼過分的熱情......天啊實在是太熱了!每個人都陸陸續續拉下了拉鍊,這防寒衣可真不是蓋的!汗流浹背的我突然想到了蒸籠裡的魚......這可真是貨真價實的防寒衣!

一蹲到海水裡面,冰冷的海水立刻滲到防寒衣內,拉回我在虛空中飄蕩的思緒,讓我專心聽教練講解。海上,飄浮著三個救生圈用線綁在一起,教練先讓我們抓住救生圈,再將救生圈上的線用手拉住,一個勁的往海上游。大夥趕緊紛紛低頭欣賞水中風光。

「海,是有生命的,有感情,溫柔的最佳伴侶。」海中形形色色的奇景,為有愛她的人才能享受他赤裸的艷麗與性感。(夏曼˙藍波安.1997)

若從岸上望去,海除了大片大片的藍色就只剩下彷彿要吞噬一切的海浪,但潛下水呢?世上有許多事物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海就是其中之一,壯麗的珊瑚礁、鮮豔的蝴蝶魚、龐大的飛魚群……唯有擁抱海洋才能享受如此景色,與照片相比,親眼所見的海多了一份生命,那種靈動無法用言語描繪,但我們可以輕易的紛出其中的差別。



.結論


文明、野蠻是什麼?
以下為字典上的解釋:
文明:指人類社會進步的狀態,和野蠻相對。
野蠻:未開化的人

但真是如此嗎?
在所謂的文明下,地球開始生起了重病,一棟棟的大廈看起來就像是地球無法癒合的傷口。
人口爆漲,M字型社會。當有人在撕錢只為取樂時,同時路邊有個小孩死了------因為他沒有食物。

為甚麼原住民的社會裡沒有這些事?
當我們說一個民族野蠻迷信,是不是只是這個民族的智慧或價值觀是我們無法認同、接受、甚至是了解的?
在動物的世界裡,大家有大家的長處,但如果今天爬樹是為唯一讓大家認同你的途徑,魚豈不是要吃鱉了?
在其他民族的文化下,你我是不是該有更寬大的心胸去接納他?
去過蘭嶼,我突然發現,人間居然有那麼多的美麗、那麼多的純真,但也有那麼多的歧視、那麼多的壓迫,還有對文化的堅持、對土地的不捨……
直到現在,大海鹹而苦的味道和飛魚乾枯草般的黃色仍然在我眼前蕩漾,我不禁想,下一次去蘭嶼又變成什麼樣子呢?
人世百態,美麗或醜陋、文明或野蠻在這個島嶼上緩緩上演……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與你一起打造體驗學習的天堂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個星期新舊心情一直不斷的在有限的時間裡,反覆的宣告他們的存在。首先是阿力曼老師來電告知有一群學生前往鸞山部落進行體驗學習。我請阿力曼老師讓學生盡情的倘佯在屬於布農族傳統領域的森林博物館裡,重新發現自己的生命。也請阿力曼老師"牽成"那一對還在迷途的年輕徒弟,希望他們有一天能真的看懂並領悟教育典範的重要性。


黑潮壯遊紀念
      
           想起與鸞山部落的機緣,是因為有一年張淑惠老師與蘇珈玲老師發起的板橋高中與人文國中小親師花東踏察團。一直以來,我們這些帶有教育夢想的老傢伙,總是想把課程實踐在這片餵養我們長大的大山大海,想在台灣的教育天空中,揮灑出滿天閃爍星星!所以,那一年我們一起去鸞山,去亞榮隆.薩其努的部落,帶回滿滿的感動與課程發想。也重新開啟我在"山海戀課程"的視域。
        隨著課程的穩定,我們發現孩子透過這樣的體驗與深度學習,不僅打開他們自己的學習視野,更重要的是在這樣多元文化浸潤下,孩子重新發現自己與這塊土地連結的臍帶關係,也發現台灣有許多"真正的人"(註:原住民族的族名意義都是真正的人)。


       長達八個月的學習脈絡舖陳與主題閱讀,將社會、自然、語文、藝術等科目融合在學生的學習歷程裡,最後結合學科知識與經驗知識,讓學生透過一系列的主題體驗旅行,將海洋教育、多元文化、台灣的在地性文化差異與學生的生命經驗連結,過程中我們在乎的不僅是學科知識的學習,我們更在乎的是學生一路的「感受」與「感動」。理性知識面的學習是一個基礎,感性情意面的感動才足以撼動人心,歷久彌新。而這正是黑潮行旅壯遊計劃想要達成的目標。感謝一路上幫助我們的許多"貴人",你們的慷慨協助讓孩子感受台灣人情味的滿溢,你們的生命典範當是孩子一輩子心靈的基模。記得離開蘭嶼的感動,記得鸞山的惜別與生命的記憶,記得大港口Amis的人情味,孩子!這些是我們最重要的成長養分,我願意用夏曼.藍波安的話語說:"請把它好好休息在你們的心中"!

一路上幫助我們的"貴人"
大港口部落生命交會的剎那
鸞山森林博物館感動的時刻
離開蘭嶼的合影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提醒您,感動之後要趕快行動

   要看老照片重溫那時的感動嗎?      山海戀學程99級黑潮壯遊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年前吧,第一次聽到「直昇機父母」的名詞時,我嚇了一跳,也深深反省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影響到孩子的自主發展?是不是限制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是不是給予太多我對孩子的想像?

這些問題的答案應該只有我的孩子可以清楚的回答,但是我自己卻從那個時候開始,常常自我覺察,是不是管太多?是不是沒有給孩子空間?我覺得我是有進步的!

進到學校之後,我也根據這個想法,逐步設計出學校的選修、認證系統,為的就是要給孩子一些選擇的自由,再藉由選擇的過程,讓孩子學會審視自我的需求,最後更讓孩子知道,面對自己的選擇,背後所要付出的責任與義務。

老實說,台灣的教育再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上,是出了一些問題,也因為許多事情都是由「大人」決定好,事實上孩子就會習慣不用負責任,更誇張的是連選擇的權利也放棄了!

幾年前聽過的一個笑話,一個受完訓的朋友分享他室友的故事,他室友有一個年近三十歲的兒子,已經在南部的科學園區工作,有一天上司要他北上出差三天,結果他竟然打電話問媽媽的同意,這位媽媽當然已經厭倦幫孩子做這類的決定,但是這些「無法自己決定」的能力,卻也是這位媽媽所種下的因。

五年級的「長輩」們常常笑七年級、八年級是草莓族,經不起一點壓力,但是,我們不也是要檢討一下,在這些年輕人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嚐過壓力了嗎?

真的祈禱家長、老師、官員們,不要再將孩子當成永遠的寶寶養,不要再當直昇機父母、直昇機家長,甚至是直昇機官員,讓這些孩子真正負起人生的責任,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參考網頁:
2012-10-04 修毅 call in 飛碟的錄音
Yahoo 新聞 教育部建議大學宿舍凌晨1點強制斷網
“三插手”父母是中国出不了大师的祸首?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協助您讓孩子探索知識,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oyo 剛剛在寫家庭作業,主要是國一社會的課程,寫著寫著回頭問我,什麼是等高線?什麼是火山群?

剛開始我也試著回答、解釋,但是後來卻發現,這些問題,本身就是一些名詞的集合,要求的答案,則是另一堆名詞,這怎麼是學習呢?

接著我拿起課本、聯絡本,研究一下到底上課的內容是什麼?結果短短的兩節,課本中填充了許多「知識」,老實說,這些知識也是另一堆名詞的拼湊,我不知道老師是否有解釋這些名詞的來龍去脈,或者用模型、圖表來說明,如果只是用課本帶過,說真的,就算拿給一般的成年人,可能也不容易說的清楚,更何況是要一個剛升上國中的孩子來學習。

舉例來說,課本提到台灣常見的五種地形,其中關於盆地的部份,就是這樣解釋:盆地,住要分佈在山地、丘陵及臺地之間。如臺北盆地、台中盆地及埔里盆地,這些盆地是當地人口較密集的精華區。

好了,看完了之後你得到什麼知識?然後孩子回來之後就要進行兩張「密集練習」評量卷的練習,卷子裡面的內容,與課本不盡相同,許多問題,Yoyo也不確定老師是否說過,許多答案其實也只能猜猜看,我再看整個作業的量,老實說,只要當天晚上家裡有一些活動,勢必是做不完的,剛剛Yoyo寫到累了,Lynn要他先去睡,他說沒寫完明天還要去罰背唐詩。

最近Vito告訴我,有些同學會有到學校抄作業的狀況,這也讓我回想到我以前小時候的上課,還有剛任教職時學生的狀況,是的,當作業的量到了一定程度以上,或者是學生根本沒有想要學習的動機,基本上用抄寫的,還算是給老師面子,否則就是隨便寫寫又怎樣?

審視這幾年我們的教學心得,這些所謂的知識,如果是一定要教給孩子,那麼老師怎麼去將孩子的「學習動力」給帶起來,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老師們別忘了,「知識的學習」本來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怎麼會讓孩子變成只是填鴨的背誦,或是囫圇吞棗式的學習?

對於剛剛地理的問題,當然他其實如果有一些地球科學的前備知識再來學習,可能會好一些,但是老師其實也可以試著用一些地質的證明,說明台灣形成的可能原因,然後以簡單的實驗,帶領孩子觀察地形被雨水、河水沖刷、侵蝕的現象,接著以生活的必須條件解釋人口聚集的原因,然後帶領孩子想想自己的家庭、父母遷移的經驗,相信整個過程下來,孩子必然會對地形的形成與人文互動的關係更有感覺,而不是一味的要孩子記憶、背誦。

許多老師都說,家庭作業是孩子學習的責任,也是老師們必須給予的壓力,甚至認為「壓力使人成長」,但是我認為,當孩子真心想要學習的時候,作業才能真正成為孩子學習的助力,他也才能從做作業的過程中,學到他想學的知識。

這些學習的力量,其實都來自於老師們的引導,當充滿熱情的老師們,可以誘發孩子的學習動力之後,接著適度的陪伴孩子進行初階的學習,也讓孩子逐漸深入這個知識的領域,最後孩子就會對這個領域有更深刻的喜好與認同,也就會真正具有「自學」的能力!

而,能夠自學,才是真正的學習!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協助您的孩子,透過探索,愛上學習,讓學習自然成為一輩子的事情!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的台北,似乎很佐藤學!

星期三的上午,我也到了中油的國光廳一睹佐藤教授的風采。一看之下嚇了一跳!原來2008年在花蓮舉行的課程與教學論壇就已經聽過佐藤教授的演講了。事實上台灣的課程界早已注意到這位日籍教授的觀點。隨著12年一貫教育改革的加溫,與親子天下的推波助瀾,我又再一次得以看見這位非常務實與專注的教授。

事實上,佐藤教授推展的"學習共同體",是繼承1980年代之後全球課程發展脈絡而來的觀點。從Pinar 提倡"動態"的課程意象,到注入以學生為學習中心的後現代課程視角,不斷地標示課程典範轉移的趨向。九年一貫的合作學習與協同教學喊的震天價響,但我們的"九貫"只喝到了"六貫"就停止了。特色課程永遠只是學校中另存的一軌,無法與另一軌的知識系統相互融合。所以我們從"九貫"喝到了"十二貫",難道我們已經找到了解決這個困境的線索?

我認為:是的!

我相信我的老師輩們與佐藤教授一樣,早已經看見了這個線索。我也相信廣大的台灣教師朋友們也有許多人看出些端倪。重點是:實踐!誰來實踐?如何實踐?何時開始?台灣教改這麼多年,唯一不缺的就是口號的堆砌。佐藤學教授的「學習共同體」提倡不放棄每一個孩子,創造同儕互相學習的模式。這與漢帝教師團隊在芬蘭看見的教育理念一致。也與台灣的教改推動方向一致。佐藤教授三十年的教育革新運動,前15年都是失敗的經驗,但卻也累積了後面15年成功的養分。芬蘭的教育改革也花了20年的時間,那台灣呢?

佐藤學認為台灣的學校導入"學習共同體"之前,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的願景"。你想要的學校長甚麼樣?你的教師圖像是甚麼?學生的學習樣貌長怎樣?你必須想清楚你們共同的"願景"之後才能建立屬於你們自己的學習社群。這讓我想起念研究所時,讀過Peter Senge第五項修練中的(學習型學校),其中也提到了"共同願景"和"團隊學習"。筆者在前一個學校擔任幹部時,也透過具有CEO背景的執行長調教下,進行學習型組織的建置。因此對於佐藤教授提出的說法感同身受。透過共同願景的系統思考,可以讓組織快速的凝聚共識,培養默契,也能讓組織快速的慎思課程發展與協作課程。這當中就可以將彼此在教育哲學的視野端共熔共鑄,打造合宜又適度的學習共同體。
        至於教學上,佐藤教授的講述重心完全在"以學生為學習中心"為前提的教育觀點闡述,他強調老師的角色由過去的注重如何教,到轉化為引導學生如何學。教師的角色成了積極聆聽者與促進學習者。這與漢帝教師群一直強調的"積極鈴聽""觸媒轉化者"的教練角色一致。也更加證明了這幾年的創新教學走在一個與國際趨勢同步的方向,那就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哲學,學貴慎始,學貴實踐!做對的事就要勇敢走下去!佐藤"學"一定可以成為台灣教改的顯學。老師們,加油!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愛上學的老師:芬蘭教育現場觀察紀實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nulla on uusi ystävä.  I have a new friend. 我交了一個新朋友。/SHERRY
這間位於EspooE1小學,幫外來移民的學生,做了很多銜接和預備的工作,學校有一個班級,是專門為外來移民家庭的孩子所開設的。這個班級學生的共通點是母語都不是芬蘭語,可想而知,如何讓這些孩子的芬蘭語達到可以和人溝通的程度,成了一個重點的教學目標。對於我一個英文老師而言,這樣的課堂setting再適合觀摩也不過了。教室中坐著八位因為家庭移民的關係來到芬蘭的小朋友,他們的老師告訴我,這些孩子都將在下一個學期升到一年級的班級,和一般母語為芬蘭語的一年級生共同上一些共同科目的課,如數學課、自然課、語文課……等等。
一想到這樣的一個班級能夠讓我學習的面向,將多到不勝枚舉,就更聚精會神起來。這個班級裡有一位正式教師和一位助理老師,共同合作帶領一個班級,早上進入教室後,導師以課本裡的圖片進行story telling。老師說完一小段故事後,再從圖片中去發想一些問題,詢問班上的同學,並請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從孩子一進教室後,兩位老師所使用的語言就只有芬蘭語,同時老師會使用一些圖片去輔佐她所講的故事。當老師在教授學生數字的說法時,也會以大量的教具去給孩子數一數,說一說。課程的最後老師邀請我們幾位觀察者和孩子,一起手牽手唱了一首芬蘭童謠,孩子們的笑容深深烙印在我心中,為這堂課畫下完美的句點。

芬蘭老師使用一個全芬蘭語的環境,讓學生浸潤在whole Finnish的語言中,課堂中結合了故事教學、任務導向式教學 、實物教學,也滿足了young learner對於觸覺的需求。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學習是有樂趣的。課堂上孩子有些時候還沒準備好以芬蘭語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也會耐心的等待並繼續鼓勵孩子用芬蘭語說出回答。
在教室裡,我也試著用英語和這些小小孩們比手劃腳,和他們介紹我自己。這些小小孩張著大眼睛,硬擠出幾個簡單的英文單字努力和我互動,其中一個小男生興奮的跑去和導師說:「Minulla on uusi ystävä.」老師笑著為我解釋,小朋友開心地告訴她:「今天他很開心,他交了一個新朋友。」接著,小男生給了我一個大大的笑容,和我揮手道別。
我想這堂課中最讓我感動的,並不是這位芬蘭導師,清楚並明確的教學步驟,又或者完全使用芬蘭語授課,又或者清楚每個學生的學習風格和程度,依照班上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和young learner的學習需求,去靈活運用在課堂中。而是班上孩子面對不熟悉的語言和陌生的外國人時,能夠大方的介紹自己,即使不會英語也願意嘗試去溝通,這就是我們在上英文課時,最想要給予學生的一項帶著走的能力。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學教學的本質/陳怡靜
在芬蘭的國中小的數學教育中,並不特別追求華麗、困難的題目。每堂課一開始紥實的複習,再接續新單元的思考與說明,作業是相似題型的練習。看似樸實無華,其實裡面暗藏玄機。在每個新單元主題引入時,並不是端看課本就可以一目瞭然的。老師提供充分的時間與機會,讓學生發表、討論,這過程最重要的是,老師要很清楚課程架構與核心目標。如何將孩子的發想聚焦回要談的概念,但又不失討論的樂趣,並且營造班級中人與人互相尊重,溝通的氛圍。每天的潛移默化,讓學生愛思考、敢提問、樂嘗試,足見教師專業的重要性。在現今的臺灣,學生常常學得不到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芬蘭的教材、教具設計得很好,但更重要的是操作的教師,教師才是教學的主體,知道不同的孩子在不同階段該給什麼。我們常說,孩子是學習的主體。沒錯,是「學習」的主體。學校中真正專業,有能力判斷的,還是老師。
有些理念學校中常說,孩子不想學可以不學。這樣似是而非的論調,通常能吸引某些不同思想家長,在此姑且稱之為理念型家長。但這些理念型家長可曾為孩子想過?等孩子想學時,有沒有適當的環境資源與教育配套,能提供孩子學習?孩子為什麼不想學?會不會只是一時的困難,而退卻了呢?身為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在服務的學校中看了太多,基礎工具能力沒具備,未來在學習應用學科,及知識應用上,真的會產生很大的困難。
其中,最大的落差,會是孩子對學習的認知與自信,已經在坑坑洞洞、學學退退的過程中,消磨殆盡。而這也是理念型家長最常忽略的思考點。理念型家長以為給了孩子不同的教育,未考慮完善的配套前,往往弄巧成拙。當然,這當中也有稍微成功的個案,但也只是鳳毛麟角,萬中選一,實在不能以偏概全,扭曲了孩子應有的學習脈絡。這樣的過程中,孩子最大的損失,並不單是學科的學習,而是人格的養成。有些孩子學會逃避,不負責任,直到要離開學校,才驚覺自己的不足,甚至自此放棄。在在都說明,芬蘭教育值得借鏡,學習必須按部就班。但並不是「東施效顰」,要考慮國情與配套,才不會好意做壞事。
另一個看過芬蘭數學教育後的體會是,國小師資進行包班教學,在芬蘭與臺灣皆然。好處是幼小的學生,在同一個老師指導下,能縮短師生磨合期,加速學生穩定下來。但缺點是,國小師資培訓過程,重視通才教育,但事實上,每位老師專精領域不同,很難每個領域都很厲害,尤其數學與國語能力,常常是魚與熊掌,難以得兼。偏偏這兩科又是國小階段,最重要的兩門工具學科。
一個解決的配套是,芬蘭E1小學採用了,我所帶領的班群也實施若干年,那就是將各專長的老師合併成一個班群。班群內每位老師都各有二至三種專長領域教學能力,老師間可以專長互補,分工合作,集思廣義,共同經營班群內的各科教學。進一步說明,班群老師間的協同,可以是分工,數學交給數學專長老師來教,國語交給國文專長老師來教;也可以是合作,國文老師教數學之前先就教於數學專長老師,吸取其教學經驗,提升數學教學能力。組成班群,一樣可以很快讓師生磨合完成,學習穩定下來。班群的運作,還能發揮跨學科統整的好處,可以共同推動班群的主題統整課程,發揮老師更多專長,也讓學生與更多友伴合作。班群還可以免除包班制最為人詬病的,學生分班前得先去拜拜,求神保祐分到一個好老師的班。班群制,能讓學生,面對固定的一群老師,而不是單一的一個老師。
 
*數學學習法:MATH
這趟芬蘭行,讓我重新思考這十五年的數學教學、這數十年的數學接觸,對於數學學習方法我做了一些昇華與整理。
基礎工具能力學習中,數學是一個很特別的學科,它有著非常清晰的學習架構。中國數學家華羅庚認為,要打好數學基礎有兩個必經過程:先學習、接受「由薄到厚」;再消化、提練「由厚到薄」。以此精神,來搭配數學學習的四個重點,一起說明如下。
文章標籤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換我們上現場:E2小學,G6,教學分享/陳鈐鈴
在這所學校,我們安排了幾場教學分享。我和夥伴一起,與這群六年級的學生分享邏輯課程中,頗受學生歡迎的數學遊戲——組弈Set,時間是四十五分鐘。教學過程中,學生專注聽著我們介紹遊戲規則,接下來我們做了一些示範,也邀請學生上台試試看,找到Set,並且指出來。這是一場難度不算低,但參與度卻很高的教學遊戲。

  很開心我與伙伴自己設計的組弈Set邏輯遊戲,能帶來分享給這群北國的學生。課程結束後,還有幾個小組意猶未盡的進行比賽。有幾位學生問到:「老師,明天你會來嗎?」「明天我們還會再來這間教室的。」我說。
  隔天,學生稱我是Set teacher,下課時間學生湧到我的身旁,邀請我一起參加比賽,學生說:「老師,昨天我們有練習喔!我們想試試看。」這是一場讓人很開心的教學分享會,我看到了學生對學習展現的熱情。


*我的反思與建構--對於數學課與科學課
這是一趟知性之旅。看見自己的不足與缺憾,同時也是給自己教學多年來的一個珍貴的禮物--肯定自我。

  長久以來,在教學上能做自己,堅持自己的教學風格與信念,這是我珍惜的。當然,過程中也有些無法讓教學順利推展的困境,一直難以突破。兩周的芬蘭知性之旅,探究自己的教學盲點,也為教學注入許多的能量。

  延續點點滴滴的悸動,不斷反省自己的教學策略。雖然,教育是百年大計,有些政策與做法是需要透過國家施展的;不過,我更相信身為教學現場的第一線老師,絕對有其可著力之處,為我們所關注的莘莘學子、也為這片教育園地做些努力。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出來的教室布置/游琇雯
看到我們兩眼緊盯一幅貼著諸多小魚的藍色魚缸海報,試圖解讀出這些魚在教室中游出的故事是什麼?敏銳有餘的副校長立即向我們解釋:「這些小魚,是用來計算每天上學的日子。當魚缸貼滿小魚時怎麼辦呢?代表十的大魚就出動了。到了學年結束那一天,孩子們就知道今年他們上了一百九十天的學。」
這,就是情境教育的營造。大數原是累積小數而來,十進位就是為有效處理大數量而發展。孩子每天到學校上學,老師便讓他們在這幅大約五十公分寬的藍色魚缸海報上貼上一條小魚圖卡,就像魯賓遜在荒島上計數日子一樣。當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累積的上學日數越來越多,小魚貼滿了整個魚缸,再也貼不下時,師生的生活便出現一個必須處理的情境,對話討論的必要就自然出現了││我們要怎麼把很多、很多這種籠統的「量」感,轉化為「數」的精確用詞?怎麼把複雜的生活情境,利用好用的數學工具加以簡化呢?
透過不同顏色的魚還可以學分類、學認識不同的魚種;學童能力許可的話,也可以練習分類加法。到了學年結束那一天,這幅五十公分見方大的藍色海報,帶給孩子的意義就是:今年他們總共有一百九十天上學的日子、他們對一年的時間長度有了知覺、有兩百以下的量感、能數到兩百、能運用十進位、能對物品做分類、不害怕大數、能對大數進行整理、腦海中建構了至少兩種--十進位、分類--處理複雜事物的方法。
這幅魚缸海報只是這間教室裝置著的二、三十樣學習工具的其中一樣。
「這些珠珠可以這樣,(珠珠隨副校長的移動而定點停駐在垂直的綿線上)五,然後,七……若超過十,我們還有這個。」副校長馬上從旁邊的櫃子拿出一百顆的小木珠串來。我們往周邊看去,為建構學童數與量概念的教具裝置至少有十來樣:包括剛剛黑板旁垂掛的大木珠、芬蘭語發音文字圖卡、阿拉伯數字圖卡、數量圖卡、日曆、標記當月日數的珠珠、學生名條、十進位數字表、男女圖卡、數字串、蘋果樹、小魚貼圖……等等。
教室裡的每一樣布置與道具,一個一個積疊著學童的基本數量概念。藍色魚缸海報左上角的蘋果二十四號,代表的是一個月已經過去的日數;木夾子把珠珠分隔成兩段,左端代表著一個月過去的日數,右端代表剩餘的日數,珠珠還很技巧地每十個一種色彩……不知芬蘭有沒有上、中、下旬的說法?牆面上端貼著芬蘭語字母圖卡,當孩子忘了字母怎麼寫,隨時可以搜尋;但數字字卡一定會貼在教室下方,讓孩子可以隨時親近、點數,並作為上課輔助教具。
很會教數學的河馬老師告訴我,數字除了有字母的符號功能,幼童得學會識讀外,還有量的抽象意涵在其中。舉例來說,除了表示它排位在第六個序位的數字,也代表著六個,是把前五個都包含進來的量。當孩子對的認知,還停留在跟一樣的符號發音,還沒有量感時,你問孩子六一等於多少?就像問孩子ㄊ加ㄅ等於什麼一樣。那是什麼東西啊?一時,腦中浮現孩子愣在現場的表情,自以為是的大人還在一旁逼問孩子答案,責怪他不用心。何其殘忍啊!對於數字,幼童要學會的概念比字母複雜得多,孩子會的詞彙又不多,不易解釋。無怪乎,E1小學要花上這麼大的勁道,使用各式各樣的輔助教具,一層一層、一類一類、一遍一遍,堆疊著學生對數與量的正確概念。
這些努力與用心,全都只是為了確保一個目的││無論如何要幫助學童習得小二應有的能力。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六章:當中國文字遇上芬蘭孩子/陳文彬
每早的晨曦總是隱晦的讓人以為仍是深夜,窗外的低溫更是讓人唱著「黎明不要來」(倩女幽魂的主題曲)。受了風寒的我,「洶湧」的鼻水已經快要淹沒我僅存的理智。鎮日的昏沉,真叫人難以承受,連自己都已經快要放棄今日的行程,想要擁抱著感冒藥一起同眠。卻在下一分鐘驀然驚醒,今天可是要與芬蘭的孩子分享中國的文化,說說中國文字的故事,怎能輕言缺席!
想起前晚的晚宴,大夥兒七手八腳的準備款待受邀前來作客的E1小學教師群。女士們以簡單的食材,做出幾道臺灣的家常菜餚,展現出臺灣婆婆媽媽的實力;而男人幫則開始寫起菜單、布置場地,大仁哥寫起書法,當真是不動如山,氣凝神閒呀。修毅則是筆鋒奔放,沒多久功夫已寫好了幾張菜單。芬蘭的朋友們很熱情,對中華文化也有很深的興趣,一起寫書法,賓主盡歡。席間,李白的〈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三種語言中流轉著(中文、英文、芬蘭文),而文化的交流與傳遞,也在杯觥交錯中,突破語言隔閡而流動著。
為了今日的分享,一群人遠從臺灣帶了完整的教具,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體,延伸著幾個不同的面向,有古文字學的、有原民文化的、有數學幾何的、有邏輯數列的,這群教育夥伴各自展現看家本領。而我的背包裡帶著一百多隻的毛筆、厚厚一疊的宣紙、墨汁墨池若干。紮紮實實的像是在提醒我,中華文化五千年的重量,不是我的包袱,而是我的使命;不是教條式的宣揚,而是一種生命經驗的分享。
芬蘭的孩子跟臺灣的孩子是一樣的吧?幾天的觀察下來,芬蘭孩子的人際互動相當熱絡,對人的態度也很友善,更熱愛學習。昨晚琇雯分享教了幾個芬蘭孩子寫中文名字的回饋,一位女孩拿到自己的中文名字,發現這三個方塊字可以唸出自己的名字,意思又美,直稱「太美了,這文字!」,琇雯接著告訴她:「這文化,更美!」中國文字起源於象形文字,文字本身就有說不完的故事。在我的芬蘭教學經驗中,雖然礙於語言,無法仔細說明每個文字的造字緣由。但當孩子專注的寫起毛筆字,稚幼依舊的童顏,卻隱然浮現對另一種文化的喜愛與尊重,當中國文字遇上芬蘭孩子,是一種文化的認同與讚賞,我有著滿懷的欣喜與驕傲,正如同芬蘭的子民對自己國家的認同一般。
一位老師最大的滋養,除了對自我學識及人生經驗的充實外,我想就是來自於教學現場與孩子的靈魂對話。如同《禮記.學記》中所說的「教學相長」,讓不同時空背景的旅人,在自己生命的現場,得到成長的力量。在芬蘭教育行旅中,我和藍與白國度的孩子們,有了一場美麗的邂逅。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陸陸續續看了幾所學校之後,我一直覺得整個上課氛圍跟台灣有著明顯的不一樣,但是到底是那裡不一樣,卻又不太說的上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我看到一個小孩靜靜的舉起手想發言,但是老師一直沒有點他,他舉手一段時間之後,可能是因為手酸了,然後他就換手,老師轉頭看了他,可是老師卻還是沒有點他,大約三分鐘之後,孩子就將手放下來。


就在這過程中,我突然清楚的發現,為什麼在芬蘭的上課氣氛會如此的不一樣,在我們參觀的學校裡,孩子在課堂上並不會竊竊私語,當他們想要發言,他們會自然的舉手,讓老師知道你想說話,等老師點到你之後,你才可以發言,如果老師沒有點到你,你也就只能靜靜的等待。



Sherry 老師在進行台灣來的教學演示時,同學們踴躍的舉手想要發言。
攝於 Vanttilan 國中

剛開始我很直接的以在台灣教學的經驗去看這件事情,我以為這樣完全沒有尊重到孩子的發言權,也沒有給孩子適當的表達機會,更不是我們希望給孩子學習的方式。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我們的課堂上,孩子們一定會立刻發出:「老師,我有問題!」的呼聲,甚至在沒有舉手的情況下就直接說出他的問題。

回想我在費城唸書的經驗,課堂中學生如果有任何問題,也是會在第一時間舉手,同時說出:「Sir, I have a question for you!」,總之就是希望老師能立刻喊他起來說話。

對於老師讓那個孩子一直舉手,但是卻沒有點這位孩子起來發言的事件,我剛開始無法理解,於是我分別詢問了幾位不同的老師,最後我得到一個結論,這其實是一種隱含著「尊重」的教育哲學,每個孩子都必需學會尊重自己當下所處的場域,也因此孩子不應該任意的發言,有任何想法,都應該透過舉手來爭取發言的機會,而主持的老師或是主持人,則應該視當下的情況,允許或是不允許舉手者發言,而不是任由舉手的人打斷整個活動或是議程的進行,孩子應該要學會,不是隨時都必須因為「你想要講話」,老師就必須將課程中斷來配合你,因為這樣不僅對課程的進行不利,也讓其他正在學習的同學權益受損。

舉手等待發言的同學,Jari 老師這時候正在寫紀錄,
因此這位同學只有安靜而耐心的等待老師看到他。
攝於 Hansakallion 國小

個人的權益在團隊之中,就不能再是每個人心中惟一的想法,只有當每個人都尊重彼此的發言權、尊重場域活動的進行,每個人的學習權益才有可能被照顧到。

回台灣之後,我就一直思考該如何將這樣的精神放到課程當中,我努力向孩子說明尊重場域的重要性,說明之後,同學好像理解了我所闡述的概念,但是真正執行起來,卻是那麼的有難度,部份同學會開始試著舉手回答問題,可是就在他們舉手的過程,其他沒有舉手的同學卻直接回答了問題,或是說出自己的想法,於是舉手的同學漸漸的也不太願意舉手,然後狀況又回到從前。

於是我更清楚的執行我的作法,我直接中斷那些沒舉手而準備發言的同學,然後希望同學壓抑自己想要脫口說話的動機與習慣,但是這些違背孩子過去習慣的措施,慢慢的讓孩子們開始覺得不耐,於是他們也開始試著抵抗這種不習慣的做法,阿泰就快速的回頭,然後用氣音對著同學說:「我們都不舉手也不回應,看老師怎麼辦!」

接下來的半小時,課堂中變成是我的獨角戲,無論是我如何用有趣的方式來詢問,或是唱作俱佳的演出,孩子們就是無動於衷,於是我也只能把這當成一個過度,重新思考怎麼跟孩子談這樣做的意義。

隔兩天,八年級同學在討論畢業籌備的過程,整個團隊分成三組在進行討論,由於是利用中午午休時間,整個討論過程就是鬧哄哄的,我在旁邊觀察他們的討論,發現多數的時候,雖然說是討論,但是每個組都是再分成好幾個小小組,看樣子也不像是討論,而是個別小小組的聊天,我走過去,問他們知不知道彼此之間到底在談什麼,然後孩子們兩兩相望,就是不知道其他人剛剛說了什麼,我突然發現,舉手發言的重要,原來當我們急著說話的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旁邊的人在說什麼,於是看似討論的過程,卻也只能掉入表露自己的模式,根本無法真正的溝通,於是這樣的討論根本沒有意義。

每個孩子都是以專注的神情看著前方進行的變化,
這些都是源自於整個教學氛圍的堅持,
「舉手發言」的習慣,就是這麼簡單的達到這個教學目的。
攝於 Hansakallion 國小

想想舉手發言,其實就是民主素養的養成過程,當自己沒有取得發言權之前,我們就必須仔細的聽聽別人說,等到自己發言的時候,別人也會同樣的報以尊重的態度,所以我們聽見了人的說法,也充分的表達了自己的說法,這才算是有效的溝通,芬蘭將這樣的民主基本素養,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深深地植入他們的心中,讓他們養成彼此尊重的習慣。

於是,我過去跟同學們說,請他們按照議事程序,必須透過舉手來發言,主席負有維持秩序的責任,同時間只能有一個人發言,不能是聊天的形式進行。之後,孩子們安靜不到五分鐘候,鬧哄哄的情況又再度開始,每當主席或是同學報告的時候,底下總是有同學三三兩兩的在對話,也看不出他們有在聽發言同學的說話。看來這些習慣真的不是那麼容易養成。

回到課程,我鎮重的同學分享我上次課程後半段的不舒服,同學們刻意用不回答、不回應的方式來抵制「舉手發言」的程序,最後課堂上只有老師在講話,自己的參與感完全消失,這樣的課程,怎麼會有樂趣可言?況且,一個同學的任意串連,就影響同學的學習方式,顯見同學沒有去思考這樣做的利弊得失,最後只淪於「道義」上的相挺,即使對自己沒有好處,也必須挺到最後,甚至讓同學必須拋棄「做自己」的概念,這些,其實只會讓學習的情緒向下沉淪。

在課堂上,同學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的習慣,其實也是阻礙思考的重要關鍵,例如,當老師問個問題,有些同學立即想到解決之道,而且脫口就說出來,結果是有許多人來不及思考,這些還沒有想好的同學就會失去繼續往下想的動力,最後也就阻礙到他們的思考;其次,當老師正在鋪排一個教學的過程,同學突然想到一些事情,然後就立即要說出來,而且一說出來鳩希望老師能接著他的思慮向下發展,結果剛剛老師鋪排一半的課程,就被擱置,那些參與到一半的學生,也被迫轉移思緒到一個新的子題裡面,這樣的缺點除了是中斷老師的教學外,同時也讓一些比較需要專心學習的同學,中斷原來學習的項目,使得他們的學習效率降低。

在OLGA的晚上,每天晚上我們都針對白天的見習討論,有時我們也不免急著發言,
漸漸的我們開始要求用舉手發言,會議程序也變得更有效率。
攝於OLGA宿舍

舉手發言,其實是要大家尊重這個學習的場域,課程的進行本來就有他進行的模式,所有的過程並非完全要照老師的意圖進行,但是透過舉手發言的程序,我們可以更理智的去進行課程進行方式的微調,所有人都有機會發言,發言的時候會被所有人以尊重的態度對待,自然而然的,發言者也會珍惜每次發言的機會,仔細整理自己發言的內容。

我期望孩子學會做自己,但是要尊重別人,正如你期望別人尊重你一般,而這就讓我們從「舉手發言」這件小事做起吧!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緯六○度天空下的觸發/小光校長

 

不禁想起在雪花紛飛、零下十六度的氣溫裡,E1小學這所使用非常多原木,特別給人溫暖而明亮感受的學校。筆者在這裡遇見了芬蘭教育的初驚艷--零年級(nongraded)的作為。E1小學校長告訴筆者:「芬蘭孩子要站穩在起跑點,而不是贏在起跑點。」芬蘭人,願意將小學前兩年分成三年來讀,不在意年紀,只在意學習能力。因為芬蘭人普遍認為,人生是一場長時間的馬拉松賽,不需要贏在起跑點,寧願慢慢打基礎,讓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態度與習慣一旦養成,終生受用無窮。筆者在後續的參訪學校,國高中、大學、圖書館都可以看見一群學習態度良好的公民,這是一種向上、向善的學習氛圍
筆者思考這些需要特別關注的孩子,詢問校長和副校長,她們如是回答:
芬蘭人重視每一個人的權利,一個國家必須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所以我們花心思努力照顧好每一個孩子。不管是語言課、自然課,還是數學課,我們不強調個體的能力好,而是希望達到「均優」,所以我們不放棄每一個孩子。
看在筆者的眼中,真是感慨萬千!筆者有一個孩子,正就讀臺灣體制內的國中九年級,整個學校的氛圍,還是停留在以考試為主體的資優教育、學生被訓練成精熟教科書內容的「考試機器」,一個仍在不斷重視排名與競爭的學校環境。整個社會價值依舊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心態在進行社會階級複製,如果你是特立獨行的人,或是有學習障礙、過動症、亞斯柏格症孩子,很快便被貼上標籤,遭到老師、同學的另眼看待。
進入二十一世紀,仍然無法看見臺灣的孩子從考試的桎梏中被解放出來。臺灣的學校仍以工業時代的大量生產模式,快速的複製校舍、課程與教學模式。但,我們的心靈並沒有真正的開啟,我們的孩子依然必須焚膏繼晷的在許多不知名的夜晚熬著,目的只是為了「考好試」。學習的快樂與成就,無法從這些量化的分數上得到驗證,所以我們僅是不停的複製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師」,企圖生產一個個被我們學校「加工過」的產品,我們甚至寄望他們有一樣的「品質」。
E1小學讓我們看到了「人生而不同」,應該「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在芬蘭老師的觀念裡,學習並不是為了考試,其真正的目的是透過這個學習的歷程,讓孩子學會一種學習的習慣,與發展出良好的學習態度,進而從這當中感受到學習的愉快與自信,最後產生一種自律學習的生活態度,達到終生學習的目的。看到孔子的理想竟然在北國被實踐,讓從小背誦儒家教條的我們,汗顏
筆者來自一個非主流形態的「理念學校」。在這個學校裡,有一群來自不同背景的教育志業工作者,我們不相信可以把什麼價值或知識灌輸在一個不願學習的孩子內心,因為這個孩子的「靈魂」必須透過自己身歷其境的與其他「靈魂」交流,才有機會為自己爬梳出自己的「意義」。想起自己從初任教師的青澀、緊張,到成為一個知識的承載體、傳遞人,更進一步透過對話與反思,與學習者、社會脈絡互為主體,一起「產出」、「建構」知識。這一路跌跌撞撞,甚是顛躓,不想竟也耗去十多年寒暑。一直想從這次的芬蘭學習之旅重新找到自己在教育現場發聲的視角,所以一路在「芬蘭教育工作坊」的讀書會分享與討論中,透過文本的閱讀與自身學校課程的回顧與反省,將二五度天空與六度天空的教育經緯度拉成一個多角度立體空間,透過彼此視域交融的互動,找到一些參考軸線與感動。
看見芬蘭自然課程的發展模式,讓我們這樣的一個團隊除了嘆服之外,也有更多的信心,證明這幾年的努力方向是對的。透過小班教學、統整課程模式與專案研究的合作學習,使我們與芬蘭的教學模組可以接軌,進一步透過教師團隊的課程共作模式,進行課程與教學模組的分享,學習診斷系統建置,相信可以在下一波的教育改革中傾注一些不同的元素。芬蘭能,我相信我們一定也能。
本文摘自「愛上學的老師--芬蘭教育現場觀察紀實


                   
                     愛上學自學團:                   https://www.facebook.com/17istudy/                                      
文章標籤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