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Yoyo 剛剛在寫家庭作業,主要是國一社會的課程,寫著寫著回頭問我,什麼是等高線?什麼是火山群?

剛開始我也試著回答、解釋,但是後來卻發現,這些問題,本身就是一些名詞的集合,要求的答案,則是另一堆名詞,這怎麼是學習呢?

接著我拿起課本、聯絡本,研究一下到底上課的內容是什麼?結果短短的兩節,課本中填充了許多「知識」,老實說,這些知識也是另一堆名詞的拼湊,我不知道老師是否有解釋這些名詞的來龍去脈,或者用模型、圖表來說明,如果只是用課本帶過,說真的,就算拿給一般的成年人,可能也不容易說的清楚,更何況是要一個剛升上國中的孩子來學習。

舉例來說,課本提到台灣常見的五種地形,其中關於盆地的部份,就是這樣解釋:盆地,住要分佈在山地、丘陵及臺地之間。如臺北盆地、台中盆地及埔里盆地,這些盆地是當地人口較密集的精華區。

好了,看完了之後你得到什麼知識?然後孩子回來之後就要進行兩張「密集練習」評量卷的練習,卷子裡面的內容,與課本不盡相同,許多問題,Yoyo也不確定老師是否說過,許多答案其實也只能猜猜看,我再看整個作業的量,老實說,只要當天晚上家裡有一些活動,勢必是做不完的,剛剛Yoyo寫到累了,Lynn要他先去睡,他說沒寫完明天還要去罰背唐詩。

最近Vito告訴我,有些同學會有到學校抄作業的狀況,這也讓我回想到我以前小時候的上課,還有剛任教職時學生的狀況,是的,當作業的量到了一定程度以上,或者是學生根本沒有想要學習的動機,基本上用抄寫的,還算是給老師面子,否則就是隨便寫寫又怎樣?

審視這幾年我們的教學心得,這些所謂的知識,如果是一定要教給孩子,那麼老師怎麼去將孩子的「學習動力」給帶起來,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老師們別忘了,「知識的學習」本來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怎麼會讓孩子變成只是填鴨的背誦,或是囫圇吞棗式的學習?

對於剛剛地理的問題,當然他其實如果有一些地球科學的前備知識再來學習,可能會好一些,但是老師其實也可以試著用一些地質的證明,說明台灣形成的可能原因,然後以簡單的實驗,帶領孩子觀察地形被雨水、河水沖刷、侵蝕的現象,接著以生活的必須條件解釋人口聚集的原因,然後帶領孩子想想自己的家庭、父母遷移的經驗,相信整個過程下來,孩子必然會對地形的形成與人文互動的關係更有感覺,而不是一味的要孩子記憶、背誦。

許多老師都說,家庭作業是孩子學習的責任,也是老師們必須給予的壓力,甚至認為「壓力使人成長」,但是我認為,當孩子真心想要學習的時候,作業才能真正成為孩子學習的助力,他也才能從做作業的過程中,學到他想學的知識。

這些學習的力量,其實都來自於老師們的引導,當充滿熱情的老師們,可以誘發孩子的學習動力之後,接著適度的陪伴孩子進行初階的學習,也讓孩子逐漸深入這個知識的領域,最後孩子就會對這個領域有更深刻的喜好與認同,也就會真正具有「自學」的能力!

而,能夠自學,才是真正的學習!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協助您的孩子,透過探索,愛上學習,讓學習自然成為一輩子的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