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文:Lynn
 教學現場中,以前我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
J:這是什麼意思?它在問什麼?
S:咦?我猜猜看。似乎要我們把數字填上去吧。
J:可以重複嗎?
S:應該不行吧。它要我們填入九個數字,又剛好有九個空格。
P:吼,拜託,題目寫得很清楚啊~
J+S:....
------------------------
有時候,我喜歡把問題先拋給孩子,不做過多的說明與解釋,像J孩子的反應會此起彼落。若是我給的問題型式較『另類』,那就更熱鬧了。
這時候,我會保持微笑(是有點詭異的)並且搖頭不作答,示意孩子自己先試著處理疑慮或是小組討論。
接下來,很有趣的現象會發生:S孩子聲音,可以讓思路膠著的J同學有些轉換;P同學的反應會讓原先在做討論的小組同學『驚嘆』。
學習,是需要等待的。
探索式學習,讓孩子享受思考、並且彼此觀摩思路運作的差異性,進而修正自己的思考模式。
場景:課後學習--邏輯教室
素材:數字填圖板(教師已設計好的)
孩子的對話:
(場一)


師:3除以2會整除嗎?合理嗎?
P:老師,不是這樣的。5加3等於8,8除以2就等於4。
(在一旁的J已等不及要說話了)
J:先乘除後加減,你忘囉。
P:嘻,我怎麼給忘了。
(老師想,應該是問題的形式換了,就連結困難了。)
(又進入思考狀態)

(場二)



參與課後學習的邏輯教室已經3次的S同學,漸漸學習到如何有條理的整理自己的思路,並且運用工具。
勇敢嘗試『大膽假設』,讓思考更順暢。
(因為,不會被『想不通』而導致思路停滯)
這是S今天開心的給老師的回饋。
我看到:
有了美好的學習經驗,孩子的笑容是燦爛且有自信的。


課後學習:
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ct_id=5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李光莒

   親愛的姐姐,經過一夜的「激烈意見表述」之後,我們又背起了行囊,走進了各自的角落,扮演自己的另一個角色---教師與學生。所不同的是,你走入一個傳統(主流)學校,而你妹妹則走入「另類學校」。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大老遠把小孩送來「另類學校」?為什麼要跑到這樣一個鄉下學校來服務?靜夜沉思,我也往往必須自問一下,我究竟要追求的是一個甚麼樣的教育?

我一直相信辦教育,教師首先得把自己當成一個人,也把受教育的孩子當成一個人,然後大家才能相互平等、自由地「學習」,因為孩子的發展及成長,你不可能把什麼價值灌輸在他內心,教師和孩子都應該謙虛地注視激盪出來的火花(程延平,2009)。

   這是創辦全人學校的程延平在《沒有圍牆的學校》一書中的一段話,也是我願意在「有點資深的年齡」,仍然願意來到這所體制外學校,學習成為一個「人師」的動機之一。我一直以為教育的本質,本來就應該以兒童為學習中心,就像杜威在 The child and curriculum 一書中對兒童中心主義所陳述的:「兒童是起點,是中心,是終鵠。兒童發展與兒童生長就是理想(Dewey,1956)。」

拜讀薛曉華教授的--〈尋覓後山海芋的春天--一個家長參與田園小學中與批判教育學及另類教育的對話〉後,更加堅定對自己選擇教育作為終身職志的不悔抉擇。想起自己從初任教師的青澀、緊張,到成為一個知識的承載體、傳遞人,更進一步透過對話與反思,與學習者、社會脈絡互為主體,一起「產出」、「建構」知識。這一路跌跌撞撞,甚是顛躓,不想竟也耗去我十多年寒暑。

   我常思考,一個人若離開了自己的土地,就會像失根的蘭花般,失去了生存的意義與價值。作為一個課程的研究者,若不能將課程落實於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塊土地,那這個課程將失去養分與信念。念研究所前,感覺自己只是一顆轉動不息的陀螺,不停歇的在職場與生活中煎熬著每個不知名的日子。理想是一種酵素,卻只沉澱在內心深處。

   年輕時,也與現在在教室中大部分學生一般,面對自己茫茫大海似的未來,不知將來究竟要作什麼?不過,理想的酵素,在適度的環境催化下會發生反應。檢視自己,一路走來,由求學、服兵役、工作到走進婚姻,似乎我與所有的「凡人」並無二幟。然而,心中的那個「我」,卻開始思索,像柏拉圖一樣,問自己:「我是誰?」「我要做什麼?」「什麼是我要的人生?」而這使我走向一條,從沒有想過的生命岔路

   就讀研究所後,才發現原來心目中那個理想的教育模式,被稱為「另類教育」(其實我更願意用「理念學校」這樣的語詞,來代表我心目中的學校)。但是自己對於這個名詞一直有很大的意見,因為依照另類教育的理念、哲學或是教育方式,它不就恰好是符合教育本質的教育原理與教育方式。

   稼軒說:「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本來存在,卻還向外求「我」,真傻!因此,除了正式的課程,我喜歡在潛在課程中,放入情意與人文的部分,我喜歡與學生們分享我收集的文章,戲劇或音樂。我喜歡將自然課與藝術人文作結合。尤其是環境保育與地方人文的結合,常會使我把課程「玩」的很愉快。

   親愛的孩子,我確實「偏心」了,我無法用原來在傳統學校的「教學」(升學)觀點,在原來的工作岡位上,繼續製造「考試機器」!就像大多數的批判教育學者所認為的一樣:

許多教師對學生的觀點會不自覺地掉入一種「自由派的憐憫」形式,他們會對學生抱持著同情與熱忱,朝向「彌補」這些社會受害者的不足。因為教師會覺得自己擁有的是「比較強勢和優越的文化」,認為自己可以滲透,並且為那些被剝奪的學生創造意義、創造希望和創造他們的形狀(薛曉華,2008)。

   McLaren1998)甚至說,老師的教學方法,只是中產階級的流行觀加上一點「人文主義的調味料」。這對於一個自詡為「左派」的小資產階級(同時「兼職」於上層結構與下層結構)的「我」,無異是當頭棒喝!

我相信我和大部分教師的「愛心」是充分陷入了「自由派的憐憫」,我們深信「跟上課業」對這些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我也非常清楚這些中產階級兒童學齡前階段非常熟悉的文化資本。但是,一味地彌補,真是為他們好嗎(薛曉華,2008)?

   同樣的質疑,一樣困擾著我。

   我選擇帶你妹妹到這樣一個鄉下學校,其實是企圖重新燃起自己對教育的熱情與渴望。因為我知道這裡有一群富有理想的工作夥伴,跟你「把拔」一樣,願意燃燒自己的青春與生命,共鑄一種不同的教育典範,一種以感動澆灌出來的互動歷程。這樣的歷程,是很多你「把拔」的「圈內」朋友所沒有「看見」過的畫面(實際上在來這個學校前,我自己也沒看過)。我發現自己有一個「天賦」,就是可以幫助別人「看見」自己的天賦。所以我選擇從「山徑」來實踐自己的理想,在你段考前帶一群孩子在黑潮流浪,在大山大海與這片土地的人情味中踩踏,然後分享彼此的感動。

因為我相信,LockeRousseauDewey以孩子(孩子的生活經驗)為中心的教育哲學,能夠為我們重新開拓了新的教育視野。透過「作中學」,將學習經驗不斷地重組與深化。而「體驗學習」即是建基此一理念的教育實踐。正如David Kold1984年所提出的觀點:「對我講述,我會忘記;示範呈現給我看,我可能會記得;讓我身歷其境地融入,我將會理解

   我不相信可以把什麼價值或知識灌輸在一個不願學習的孩子內心。因為這個孩子的「靈魂」必須透過自己身歷其境的與其他「靈魂」交流,才有機會為自己耙梳出自己的「意義」,所以昨夜的「激烈意見表述」,我看見了一個願意「找尋自己生命意義」的靈魂,作為一個「把拔」是很受感動的!也感謝你願意繼續讓「把拔」化為石橋,繼續守候這些與我相遇的年輕生命,陪他們一起找到生命的意義,「把拔」謝謝你!

後記:就讀北市一般國中的長女今年升上九年級,面臨基測壓力而與我們夫妻「激烈表述自己不同的意見」,觸發這一篇文章的產出,也與各位教育大家庭的家人們分享一點自己對教育的淺薄看法,望勿見笑。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Joey Liaw
科學魔法車,可以說是一套簡單的機器人學習套件,
透過組合,孩子可以將邏輯思維放進去,也可以學到電學的基本概念,
進階的還可以學到如何用電腦程式控制一部車子的移動,
對孩子來說,這是再有趣不過的了!
                                                                                 



體驗學習、暑期營隊等你來: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Joey Liaw
看過浮沈子的實驗嗎?
對了,就是那個用個吸管放在寶特瓶中,模擬潛水挺的遊戲!

你有想過浮沈子竟然會旋轉哩!
這是Chad的新把戲,各位看倌不妨研究研究!
                                                                                       



科學營隊別錯過: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Joey Liaw



都說鹽巴的結晶是正立方體,

但是你看過嗎?



買回來的精鹽,據說是鹽巴的結晶,

但是體型太小,肉眼實在試看不清楚!
但這真的是鹽巴的結晶嗎?

這學期課程講到飽和溶液,
Vito很想搞清楚何謂飽和溶液,
那過飽和又會怎樣?

於是我們先用熱水調了一杯熱鹽水,
鹽巴記得多放一些,要多到你怎麼攪拌,水裡都還是有一些溶不掉的鹽巴。
接著將上面澄清的鹽水,倒到另一個杯子中,
嗯,然後你要等個幾天,
等水慢慢蒸發,
你就可以發現水中長出清澈透明的「寶石」,
那是非常漂亮的正立方體,
當然,隨著時間的不同,
寶石的高度會有些許的不同,
但是那只是長晶的多寡影響!

      



現在,我們想看看糖的結晶,

請各位拭目以待吧!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Lynn
最近帶著孩子探討有機化合物的種類及原子間的排列組合。
一如往常的,我會帶著原子結構球到課堂上,先讓孩子與它培養一點『感情』,
接下來開始『拼拼湊湊』、『排列組合』,

孩子說:『老師,我覺得好像在玩樂高積木喔!』
可不是?

也因為無數種排列組合的可能,
使得有機化合物的種類多到難以計數。
原子結構球的孔洞已經被設定好了,
孩子們觀察到這個現象,連忙開始翻找其他原子,是否有什麼不同?

接下來,
我就有機會談談『鍵結』這個話題了。
教學,原本就應該以孩子為主體。
老師得先清楚自己的教學脈絡,
然後,
在教學現場上,
察覺孩子的學習反應,當孩子用一種好奇的語氣拋出問題時,就在這最適切的時候,老師可以端出科學議題,與孩子探討科學的深沉學理,這是一種敏感度。


排列組合、尋找規律、分類,透過原子結構的操作,孩子不斷建構這些能力。



在化學課堂中,許多的話題與科學素養,我們會透過不斷的提問、觀察、疑惑過程中,不經意的慢慢建構起來。

科學暑期營隊:
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advanture.php&menu=sv&ct_id=5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Lynn
我喜歡邏輯遊戲,更愛帶著孩子『胡思亂想』,大膽的『假設』。
今天的邏輯教室,有點好玩。

場景:邏輯遊戲室
主角:G4、G8混齡(這個G4小孩是突然加進來的)
主題:等差數列、邏輯問題
素材:月曆、邏輯文字題


教學現場:
Lynn帶著孩子觀察月曆上數字的關係,然後請孩子任意找一列數字,連續三個數字相加,告訴Lynn結果。Lynn可以很快的說出孩子所設定的三個數字。
兩次演示下來,有孩子已經『感覺』到『原理』了。
其實,學生運用了直覺,先做了猜測、修正,找到了規律性,心裡自然開心。接下來,Lynn請孩子試著說說看『到底是幸運蒙到的,還是能說出的道理來?』。
孩子各有自己的一套論述,且不論是否合理,孩子是願意思考、以及天馬行空的自圓其說,這是很珍貴的。
接著,Lynn請孩子自己編出一套數字規律,有人畫5*4、有人畫11*4、也有孩子畫9*4,然後填上自己設定的數字(即等差數列)。兩兩一組,互相挑戰對方的數字。
現場中幾個有趣的現象:
觀察孩子在編序等差數列的過程中,是相當用心良苦的。有人會運用不常用的質數(比方說:7、23、…)當公差;有人會挑戰大數字(當然,自己後來也嘗到苦頭了)。
另外,孩子除了運用直行三個數字之外,也會挑戰橫列、對角線三個數字來互猜,當然,其中的規律也得自己找囉。
這是G4小臻經過幾次修正後的數字盤。
(公差3,5*4數字盤)


過程中,
孩子自己不斷檢視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意義、也一次一次檢核自己的直覺感是否合理。當然,『等差數列』及『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及相關術語在不露痕跡之中,傳達出去…
能天馬行空的命題,誰會不愛玩玩看?


課後學習:
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ct_id=5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二十多年來受代工產業效率至上的影響甚鉅,
就連教育體系也不例外,
而填鴨式教育與齊頭式平等,無視學生的程度差異,
在短時間內填塞最大量的制式化的教學內容,
不管學生是否能夠吸收。
「學會你幸,學不會你命」,
假平等之名,行物競天擇之實的教育方式。
現在學生最大的問題在於被動接受,而非主動創造。
標準化、規格化、統一化成為教學主流,
徹底抹煞了孩子的學習樂趣,
更可悲的是,
代工思維只能教出缺乏「學習力」、「主動力」與「創造力」的「人柴」。

精彩的課後學習:
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ct_id=5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來自不同的教育體制,
理解教育系統的優勢與不足。
透過跨領域與專業的激盪,
我們想要補足當前教育系統的最後一塊拼圖,
因夢想而結合,因理念而壯大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因此而產生!


少年小樹成長營、少年小樹海外成長營熱烈招生中!

相關暑期營隊資訊請點選下方網址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校中,六年二班。學生彷彿聚精會神的上課。是的,彷彿。仔細觀察,有些孩子低頭在課本上塗鴉,有些孩子偷偷看著窗外的操場,有些孩子散著瞳孔望著黑板。二十幾個孩子,不約而同露出無聊的表情

巷子裡,公寓二樓。外文系高材生正向國二女孩解釋過去式與過去完成式的差異。從小喜歡英文的他,無法理解眼前的女孩為什麼彷彿看到邪惡的外星語,臉上充滿不安與恐懼

市中心,補習班裡。牆上貼滿前三志願的榜單,教室裡擠滿了學生。講師賣力的對好學生傳授數學解題技巧,好學生半年後有機會出現在牆上榜單,成就他的名師光環,他似乎遺忘了角落裡某些孩子的迷惘神情

不同場景、不同個性、不同年齡的孩子們,卻有著相似的表情。他們彷彿被判有罪,囚禁在校排名的牢籠裡。他們被剝奪了學習樂趣,他們的天賦能力被壓抑,他們甚至無法擁有學習的自由意志。對他們而言,學習似乎是一種懲罰,一種暗示他們不配思考的烙印...


讓孩子快樂學習的課後學習天堂:
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ct_id=5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習,是一種從無到有、
從陌生到熟悉的成長過程,
一個理想的學習過程
是讓孩子在跨境的學習空間中
藉由豐富的生活與人文與素材
透過密切的人際互動與感官體驗
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學習
因為,身體記住的,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路上的木棉花以滿堂喝采之姿
告訴我漫長的暑假不遠了....

讓我想起....
在無數豔陽高照、蟬聲唧唧作響的那段日子裡,
我舔著垂延欲滴的冰棒,
我踏著輕快似舞的腳步,
邁向自在有趣、挑戰探索的營隊生活,
心裡總會不經意低咕著:「如果營隊是學校就好了...」

打開搜尋引擎,
哇~自然探索營、科學機器營、生存體驗營、國外遊學營、領袖營等等
五花八門的主題營隊,看的我是意亂情迷、心生響往..
「唔....這個很好,那個也不錯,這我也有興趣....啊~~~」.



今年的夏天,你會想參加什麼樣的營隊呢?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琇雯

「恐懼就像毒品的入門款,一開始允許它,隨之而來必是更大的恐懼。」~網球名將阿格西~

初學步的孩子,第一次跌倒了,他的第一反應是轉頭看看媽媽──他想知道他該如何反應。
象媽的反應,會是驚慌失措,孩子學會了這個時候要恐懼,他會立刻大哭,象媽會立刻跑到孩子身邊抱起孩子,惜惜,別哭,都是地板不好,打打。從此以後,每一次跌倒連結的就是恐懼情緒,連結的就是大哭反應,歸結的責任是別人的錯,需要媽媽的保護。
虎媽的反應,可能是一旁看著孩子,要他自己站起來。然後是一篇大道理,管他現在還聽不懂什麼話語,孩子漸漸習慣了,被要求的口氣,被安排的生活。
良媽的反應,會是氣定神閒,因為她知道孩子重心低,身子骨軟,孩子只會軟著陸,不會傷著的。輕輕地鼓勵孩子沒有關係,再站起來就好了,如果孩子身邊沒有東西可以讓他扶著站起來,那媽媽就伸手讓孩子扶著,用自己的力量再站起來。孩子學會的是,這是一件小事,再站起來就好了。孩子克服了心中恐懼的小苗。

每一個恐懼的克服都是成長的一層階梯。

而每一個成長都強化了下一次面對恐懼的信心。

教育是什麼?教會人怎麼面對困難,找到行動方案,克服它。

一如樹木在四時日月交替,一寒一熱、一陰一陽中茁壯;人生的淬鍊也是在這一一敗一過、一難一克的過程中淬鍊出生命的燦爛。

好的媽媽知道如何鼓勵孩子站起來,培養出自己的力量前進。 
好的老師知道孩子將面對的學習難關,指導他方法,解決困難,繼續向前。
然後,孩子就會發現解決困難的快樂,看到自己又進前一步的快樂,這才是快樂學習的真諦。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Joey Liaw
姊夫傳來一篇文章,主旨是:我不要這樣的孩子,原文的標題是:牽掛草莓族--你不會永遠十七歲,上網找了他的原文,連結如下,請參考!
你不會永遠十七歲 (http://www.mdnkids.com/carol/index8.shtml)

其實報章媒體常戲稱這一代七年級生為草莓族,但是我們卻很少問問:「究竟這群草莓族,是如何產生的」。

成吉思汗二十幾歲時,就已經成為草原上的主宰;康熙皇帝在二十幾歲不也將鰲拜、吳三桂等人殺掉,而成為一個真正的君王。再看看我們父母親那一輩三、四年級的人,甚至到我們這一代五年級的世代,雖然大部分的人也不能和成吉思汗或是康熙相比,但大部分的人都必需經歷白手起家,或是早早就踏出家庭,以追求自己的成長,也正是如此,這二個世代的年青人,都比較有抗壓的能力。

這主要是因為環境的必然性,由於這兩代的人,都面臨一個物資條件不夠好的環境,因此大多必須早早就離開家庭,去為自己或是下一代謀求生計,也因此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就面臨了生活的壓力,逼的他們不得不學習,不得不成長。

然而當六年級或是七年級生降臨的時候,大體上生活條件都比過去好,再加上孩子的數量比較少,因此父母親對孩子的『照顧』就開始多了起來,然而這樣的『照顧』卻也是這群草莓族的養分,由於大多數的父母親都忙於工作,也因此認定給予孩子物質生活上的享受,可視為一種彌補的作法,再加上教育制度的調整,使得大部分人都有一種錯覺,以為唯有學校的『成績』突出,未來才有機會獲得更好的成就,於是乎這些孩子就只要好好讀書,然後就可以像父母要求一些額外的物資,然後這些草莓就種出來了。

前些日子也曾和一個朋友聊到他的小孩,他兩個小孩都在讀私立大學,也都在外租房子,每個月的生活開銷頗大,每學期的學費也驚人,朋友說他曾希望孩子去打工,但是孩子反駁打工沒法好好讀書,於是日子就這樣的過,朋友說他心想的就是何時他們可以自大學畢業,然後他就可以了去這樣的生活壓力,然而就我對那兩所大學的看法,卻是即使由那裡『高分』的學成畢業,大概也找不到什麼好的工作吧!

這到底是哪裡錯了?

難道是這些孩子一開始就不想要自己負起自己生活的責任嗎?

前些時候,我向另一些朋友笑稱現在的教育是『減法教育』,因為他把孩子教笨了,讓孩子失去獨自生活的能力了,而我們這些家長就是幫兇,所以不要再說這些新世代的孩子是『草莓族』了,因為他們都是我們種出來的!

課後學習:
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ct_id=5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Joey Liaw
和一位新老師談到即將來學校的想法,
這位老師說,他將以「修行」的概念進來。

感覺上「修行」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但是我覺得從事教育這件事情似乎不能用「修行」來說明,
不是有句話說:「教育無他,惟愛與榜樣!」
提醒這位新老師,應該用「for fun」的概念來學校,
找樂子的另一個說法就是「做自己」,
當一個老師能夠快樂的做自己時,
那麼跟著他在一起學習的孩子,
不也就可以感受到、學習到那種「快樂做自己」的樂趣,
這,也就是榜樣!

當然,
擔任一位老師,
接納孩子的行為、同理孩子的想法,
那是基本的素養,
也就是「愛」的表現!

如果一個學校可以擁有許多充滿愛、隨時都可以自在的展現自己的老師,
那麼這就應該是一所「理想中的學校」了!

而衡量這個學校的指標應該只有一種,
那就是「快樂」!


孩子在這個學校快樂嗎?
老師在這個學校快樂嗎?

不一樣的課後學習:
http://hanzi.biz/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肯‧羅賓森爵士:「推動學習革命!」



                                                                                      漢帝學新創新中心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肯‧羅賓森爵士:「學校教育扼殺創意嗎?」



     
另類的創意課後學習: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class.php&menu=sv&ct_id=5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Joey Liaw

記得國中時候,聽老師說歷史故事,講到一次秦始皇出巡的過程,整個出巡隊伍代表著始皇帝的氣勢,因此人數眾多而壯盛,也顯出皇帝統一全中國的偉大。
劉邦看到之後說:男子漢當如是也!
項羽則說:吾將取而代之。

聽過這個故事之後,我那時候的心,恨不得飛到那個時代,大喊一聲:還有我哩!

大學畢業時,在畢業紀念冊上我留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五百年!我相信我們這一代將會在軍中,貢獻出不一樣的世代!

在我退伍之前,我相信我們的確做到了,在我們這一期同學的努力之下,所到之處大部分的同僚與長官,多會對我們豎起拇指,說一聲「讚!」

今天,我看到新一期商業周刊的社論:「台灣人沒豪氣!?」而幾個月以前,商業周刊也曾經介耶穌會的領導學,他們培養領導人的四個要項:自覺、才智、愛心、豪氣,簡單的說,如果我們真的失去了豪氣,那我們是不是就不再具有領導者的能力了?

於是我們要問,什麼是豪氣?如何才能具有豪氣?

我認為豪氣就是「膽量」、就是「魄力」、就是「英雄氣慨」,難道說我們越來越沒有膽量了?我們越來越不想或是不敢去挑戰我們過去以為很難的事情了?

前些日子和一位朋友聊到台灣的戶外生活,朋友很感慨的說,我們有那麼豐富的山川景色,我們又是個四面環海的國家,結果我們的登山人口或是衝浪人口,卻是不成比例的少,談到一些戶外的活動,大部分的人第一個想法就是,這些活動是很危險的,也儘可能的不讓孩子去嘗試,在這樣的教育之下,我們如何能冀望這些孩子會願意去挑戰自己能力的極限?

另一個影響豪氣的因素,我認為是視野,或者說是經驗,當一個人看過或是經歷過的事情有限,就會容易陷入自得意滿的情境,認為沒有什麼大不了得事情,也就不會想到有什麼事情是自己可以挑戰的,就如同井底之蛙或是吹牛的青蛙一樣,自認自己沒有什麼不能的,也進而限制自己的想像空間,慢慢的就以為,自己是這個小世界的霸王,也就沒有什麼更偉大的事情可以做了,接著可能連關起門來打蚊子,都可以算是大事情了!

冒險教育,一直是西方世界的傳統,像貝登堡將軍創辦童軍活動、許多歐洲年輕人經常進行的壯遊活動、甚至是現在流行的外展教育(Outward Bound)、或者是在台灣騎著腳踏車穿梭鄉間小道進行傳教的摩門教年輕長老,這些都是青少年開始就去進行屬於他們人生的冒險,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成熟、長大、自覺,更重要的是他們會累積更多能量,也會對自己的未來更有信心!

在中國,其實從古代的書籍中,也可以看到我們的先聖先賢們,也是自小就在從事類似的冒險活動,孔子帶著眾弟子遊遍各國,這些弟子中不乏十幾歲的青少年,最後也成就七十二賢人;詩仙李白也是在二十左右就離鄉背井,先後在峨眉山、蜀中等地遊歷,而這些旅遊的經驗,對詩仙李白來說,不也是豐富其詩作的養分,更重要的是,這些年輕人都在年輕的時候,就懷抱著雄心壯志,也因此成就其人生。

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如果能夠在成長的過程中,有過冒險、挑戰自我、跨越恐懼等等的經驗,相信再左以適性的多元智能發展,孩子將能夠勇敢的面對他們的未來,也不會在乎將他們的夢想做到最大,到那時候,相信他們真的會不一樣,他們會有屬於他們的驕傲,他們將可以睥睨一切!




體驗學習的暑期營隊:http://hanzi.com.tw/index.php?bbody=advanture.php&menu=sv&ct_id=5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