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琇雯
嘗觀受派前往各語文教室觀察語文課程,得以從授課老師忙著在腦中思索接下來的課程進行內容中抽離,從容地看到學生在課堂進行中所聽、所思、所見、所感、所悟、所行、所存。
我在低年級的古文字教學中,看到學生們個個興奮地回應老師張貼出來的甲骨文或金文字,因為老師正引導孩子們對這些字自由地想像與回應:「春」天長了很多草,還有花苞;「夏」是一個很凶的人;「秋」畫著一隻蝗蟲;「冬」像櫻桃,也像耳機。圖像化的中國古文字,與低年級學童天馬行空的腦袋瓜對上了頻道。
此一同時,我也在國中的語文課堂中觀課。但場面的積極與參與度顯然有差別。即便老師談是怪誕有餘的魏晉志怪小說選文,以及活潑輕快的北朝樂府木蘭詩,大約只有一半的學生表現出積極參與,雖然全班都能配合老師的要求抄寫課堂筆記,但細細思索體會學生所學所得,應不及低年級古文字學班級的一半。我思忖著在老師精采豐富的講說下,我這個學過再學的大人仍對這國文課上得興味盎然,何以這群初學的國中生反倒不那麼熱衷呢?
從低年級的文字學課程,想起多年前任教的五六年級語文融入自然的課程中,語文選文是精心挑選有趣、符合學生程度,又契合自然主題的各類文體的短文,但學生們一片興趣索然,令人滿心挫折。獨獨對安排在其中的尋找立中心、對襯字、囗型字、上大下小、右大左小等文字遊戲時,全班才都玩到要吵起來。
然而,教學總不能老停留在文字遊戲,只讓孩子們認識字形吧?《紅樓夢》那群十二三歲的青少年,可完全沒停留在文字字形遊戲,他們很是享受開辦詩社即興吟詩作詞的趣味呢。
大師級的國學長輩們更是窮其一生都沉醉在國學的吟詠思索中啊~
這中間的關鍵是什麼呢?這各年齡層會喜愛國語文的共通點是什麼呢?樂趣。是啦!就是樂趣。低年級的孩子,從玩耍字形的詰詘波磔,感受到想像的樂趣;大觀園裏的青少年們在遣詞用字上感受到國語文的樂趣;有了人生體驗的成人們,體悟國學思想的貼近人生,不覺深歎國學的精奧巧妙,亦享受到體解大道的樂趣。於是,以樂趣為取向,配合學生發展,設計符應國中小學生能力與興趣的國語文教學設計,就成了我夢想著要在國語文教學現場實踐的方向。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