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i 教學_語文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當您陪同孩子查詢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赫然見「尷尬」一詞注音「ㄍㄢ ㄍㄚˋ」又音「ㄐ丨ㄢ ㄐ丨ㄝˋ」時(請見下圖),是否也頓時不知所措?這個突如其來的「又音」,讓新聞媒體爭相報導,進而掀起一番網路論戰,各方輿論不斷。但其實,這是進行一場語文思辨的最佳時機

image002.jpg

(上圖截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此刻的您可能滿頭問號:「教育部怎麼把民眾平時開玩笑的有邊讀邊收進辭典裡了?」、「兩種讀音明明不一樣啊!怎麼會這樣讀?」、「讀音改來改去的怎麼教孩子?」……面對各方民眾的疑惑,教育部曾發文解釋: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尷尬」之音讀,收錄有二:ㄍㄢ ㄍㄚˋ(kan55 ka53),又音ㄐ|ㄢ ㄐ|ㄝˋ(tian55 tie53)。《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係歷史語言辭典,以保存文獻資料、詞語使用歷程為編輯立場,兼收現代及傳統音讀。

(上文節錄自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第62期 <【教育交流道】「尷尬」了!怎麼會這樣讀?>)

然而,教育部刊布的這篇考證詳實之文,對於非相關科系的讀者而言著實難以「咀嚼」,也就是:有看沒有懂!再者,教育部雖以學術討論的角度說明了兼收兩種讀音的原因,卻沒有立足於教學應用的方法做進一步闡釋,不免「失之東隅」。

  究竟,身為父母或國語文教師的我們,該如何看待此次「尷尬」的讀音問題呢?讓我們共同來一一探討。

 

Q:教育部真的採用約定俗成、積非成是的觀念,將時下民眾對「尷尬」的有邊讀邊「ㄐ丨ㄢ ㄐ丨ㄝˋ」收進辭典裡了嗎?

A:不是的,這是因為在語音發展歷程中,「尷尬」讀為「ㄐ丨ㄢ ㄐ丨ㄝˋ」確實存在過。教育部是以保存文獻資料、詞語使用歷程為編輯立場,將「ㄐ丨ㄢ ㄐ丨ㄝˋ」以「又音」的方式收錄在辭典裡,並非約定俗成、積非成是。其實,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收錄許多「又音」,只是「ㄐ丨ㄢ ㄐ丨ㄝˋ」誤打誤撞成了現在人的「有邊讀邊」,因此引發廣泛討論。以大眾較為熟知的《康熙字典》為例,我們可以從典籍中找到「ㄐ丨ㄢ ㄐ丨ㄝˋ」的讀音記錄。

image013.pngimage015.png

(尲,俗字作尷,音蒹。) (尬,音戒。)

 

Q:「ㄍㄢ ㄍㄚˋ」和「ㄐ丨ㄢ ㄐ丨ㄝˋ」兩種讀音明明不一樣啊!怎麼會這樣讀?

A:語音並非靜止不變,它會隨著歷時演化變遷。國語的ㄐㄑㄒ聲母,是由ㄍㄎㄏ受高元音「ㄧ」的影響而形成的,語言學稱之為「顎化作用」。也就是說,「尷尬」二字在古音中的讀法原較接近「ㄍㄢ ㄍㄚˋ」,但隨著語音的顎化作用,出現了「ㄐ丨ㄢ ㄐ丨ㄝˋ」的發音,但兩組讀音不能交錯,像是「ㄍㄢ ㄐ丨ㄝˋ」。其實,類似像「尷尬」這樣,因為聲母 ㄍ 受高元音 ㄧ 的影響而形成 ㄐ 的現象很常見,例如:現代國語中的「京、見、講、雞、家」聲母皆為 ㄐ ,這些字如用保留古音的閩南方言讀之,就會發現其聲母都變成了 ㄍ 喔!

 

Q:讀音改來改去的,怎麼教孩子才好?

A: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這是進行一場語文思辨的最佳時機。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參與其中討論,而不是被動的等待標準答案。根據國語文能力的建構方式以及中文的語言特色,提供大家一些參考:

1. 讓孩子擅用工具書來檢索資料,工具書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供」的:

無論在家或在校,大人為孩子建置的工具書琳瑯滿目,舉凡字典、辭典、成語典、中文百科……等書籍近在眼前,都是最佳的檢索工具。因此,遇到「尷尬」這類音讀疑惑時,不妨奉行已故台灣大學校長傅斯年的研究精神:「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孩子的國語文能力會在翻閱的過程中逐步累積,反之也會提升檢索資料的功力。

2. 讓孩子知道國語是「活」的,有助於古典詩詞的理解和賞析:

以「ㄍㄢ ㄍㄚˋ」和「ㄐ丨ㄢ ㄐ丨ㄝˋ」為例,孩子當然不用接受「顎化作用」這類艱澀的專有名詞。但透過古今音的認識,讓孩子知曉語音是會隨時間改變的,所以《詩經》、唐詩、宋詞、元曲裡頭那些需要被標註的特殊讀音,其來有自。此刻不妨讓孩子表演一下尷尬的臉部表情,看看是說出「好ㄍㄢ ㄍㄚˋ喔~」還是「好ㄐ丨ㄢ ㄐ丨ㄝˋ喔~」比較配合得上臉部的「冏」樣。這類語音辨析的語文遊戲如多多練習,可藉此感受語音的表情達意功能,有助瞭解古典詩詞的作者其實在用字時精挑細選,聲音是幫助文字凸顯情意的最大功臣喔!

3. 讓孩子認識「聯綿詞」,打破每一國字都是獨立個體的窠臼觀念:

許多人認為每一個國字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每一個國字都能找到其它的造詞。實則不然。以「尷尬」為例,如果我們把這二字分開查詢,會發現「尷」、「尬」無法各自在字典裡成立單獨的義項詞條。另外諸如:葡萄、玻璃、彷彿、琵琶、徜徉、玫瑰……等,都是中文裡的「比翼鳥」和「連理枝」無法分開,是成雙成對出現用來描繪語音的「聯綿詞」。因之,當孩子的回家功課出現以聯綿詞為生字的作業,而他疑惑為何遍尋不著另一個造詞時,我們可順水推舟讓孩子認識「聯綿詞」的存在。

  在此要說明的是,雖然語音會歷時變遷,一部好的字辭典約莫2、30年就需再徹底修訂一遍,但不表示讀音可任意使用、沒有規範。最重要的是,站在教學者的立場,我們如何讓孩子運用語庫資料進行有意義的語文思辨。

  最後,除了網路上的口誅筆伐和教育部文謅謅的官腔解釋,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您一些不一樣的見解。

【撰文 漢帝學創 芮玟老師】

文章標籤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帝語文小講堂:經典閱讀的必要張力】

    近代美國科學哲學家孔恩(Thomas S. Kuhn)在〈必要的張力:科學研究中的傳統與創新〉中指出,科學的發現,既需要發散思維即對於傳統具有突破性的創新思維,又必須有向心思維即深入傳統的思維。孔恩講的是科學發展的要求,其實對於語文學習的發展來說,這幾乎是同樣適用的。

    現下的語文教學較強調「發散思維」的培養,也就是在富於支持性的語言對話環境中,提供各種有意義的、有目的性的語文學習,讓孩子建構突破性的創新思維。然而,深入傳統的「向心思維」教學亦不可少。

    語言學家愛德華‧薩丕爾(Edward Sapir)認為:「人類並非只活在客觀世界裡,而是受到本身語言的掌握。」由於一個人的活動範圍有限,一個人的生命有限,因此事事都去直接體驗、證實,難以履行。我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大部分是不知不覺建立在語言上的。語言就像一幅地圖,而我們必須透過這幅地圖來了解外在的世界。因此,如果由語言所拼湊的世界是一幅錯誤的地圖,我們的思想也將受到誤導。

    因之,語文教學要傳授的不只是語文本身,更是一個語文的獨特文化內涵。語文的學習,絕不是單純的形式問題,它與民族文化的歷史、審美觀念的變遷,以及歷代文學的發展息息相關。是以欲培養此溫柔敦厚的人文精神,可藉由經典閱讀為之引導「向心思維」。

    經典,匯聚了先人面對外在世界與內在生命的智慧與眼光。所以,在「發散思維」與「向心思維」並行不悖的教學之下,語文學習可藉由經典閱讀引領孩子走進正確的語言地圖,觀察和思考自然、社會、人生的各種互動,藉以培養更高深的視界、更寬廣的胸懷、更圓融的心性。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孔雀東南飛?」
周六的國小語文與閱讀精修班,介紹到漢代敘事詩〈孔雀東南飛〉,當下靈機一動問了孩子:「為什麼孔雀東南飛?而不是往其他方向?」

孩子們苦思良久後,開始給出千奇百怪的答案。最後,孩子們禁不住好奇,央求老師趕緊解答。
我說:「為什麼孔雀東南飛?因為西北有高樓啊!」

孩子們聽完後哄堂大笑,急著追問:「這是真的嗎?」老師笑而不語。

當然,這僅是搏君一笑。想當年文學史期中考,教授即出了這道題,也給出了這令人匪夷所思的回答。

直到現在,身為課輔導師與國語文領域教師,這才深深體悟,也許文學作品的靈感,往往源於一個最簡單的發想。

為何這麼說呢?

在課輔班,常見到孩子們為了符合學校的寫作要求,咬著筆桿,想得焦頭爛額。也許文章到最後未達形式要求,但在孩子的創作中,早已見其最單純的初心。

小辰說:「我想發明一個任意門,讓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可以一開門就回到家!」
小漢說:「我想發明一個縮小燈,讓課本縮小,這樣書包就會變輕了!」

多麼可愛的孩子!訴說著自己最簡單的想望與希冀。但學校的寫作練習,要求孩子在結尾處寫出這項發明對社會的貢獻。於是,孩子睜著疑惑的雙眼問我:

「老師,什麼是對社會的貢獻?」

我也疑惑,為什麼要讓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如此早熟地寫出一篇經世濟民的文章?

寫作,其實是孩子與老師,乃至於孩子與外在世界交心的開始。試想,孩子用一顆初心,娓娓道來自己的心事或想法,身為大人的我們,怎能不加以珍惜?


「為什麼孔雀東南飛?」當然並不是因為「西北有高樓」。但孩子的創作,常源於一個最簡單的發想,值得我們用心傾聽。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曾看過祈雨舞嗎?
那日我們體驗了另類的祈雨舞..

在中國古代,祈雨舞稱之「舞雩」
舞雩:古代祭天求雨的儀式。周禮˙春官˙司巫:「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
祈雨舞是一種為了祈求作物生長需要的降雨而表演的儀式性舞蹈。
從古埃及、一些印地安部落(如馬雅文明)到20世紀的巴爾幹國家都可發現這種性質的舞蹈。
現在還在非洲乾旱地區流行。美國東南部的切羅基族的祈雨舞,除了祈雨以外,還有除魔的功能。在亞州的印度及馬來西亞也有祈雨舞的歷史記載。
台灣原住民的傳統舞蹈中,除了賽夏族有祈雨舞或是祈晴舞以外,其它如阿美族的豐年祭及布農族等都是有類似的祭祀舞蹈。

Photo 12-12-28 上午10 36 19    thumb_300_300_20091015065857696  
左圖:「夏」的古文字,所代表的是古代巫師,戴著面具、身著各類裝飾物,四肢舞動跳著祈雨舞。
右圖:中國珞巴族巫師亦是身著鮮艷服裝,頭戴類似動物面具舞蹈著。


那一陣子,敦化路上兩大排茂盛的台灣欒樹上妝點著小黃花與紅艷的碩果,
每每經過,微風輕拂,樹影搖迆,又更令人連忘返了,
總是令我停下腳步,閉著眼享受那自然的早安...
一直想要找機會帶孩子去欣賞那小黃花落雨繽紛的美好,
那日,利用課餘時間,興奮的帶著孩子前往世外桃源....
果然,
大自然的魅力難以抗拒....
我們師生倆,就呆坐在椅上,
靜靜欣賞那細細飄落的花雨,
隨著風的吹拂,搖曳輕柔悠蕩...
有時會因為被那小黃花突如其來的砸頭,
而逗得我們笑得花枝亂顫....
但一陣一陣的花雨,
總是令我們等得好心急...
為了想要持續感受到那美好,
想起今日的古文字課「夏」_祈雨舞,
於是我們倆便自詡為巫師,開始跳起祈雨舞了,
當然不是要上天下起雨來,而是祈求落下「花雨」,
不過我們的祈雨舞,看起來到像是希望逗笑台灣欒樹與風神,
希望因笑而搖擺樹枝,讓那微微小黃花繽紛落下,
希望因笑開懷的風神,為我們再扇扇那微雨的風,
在我們賣力的表演下....
似乎.......
奏效了!
我們高聲的歡呼、喝采!
想當然爾,
只要風一停,我們如制約般的立即使出渾身的把戲,再跳一次「祈雨舞」,
直到美景再現....
就這樣來來回回不知多少次了....()


DSC02580  Photo 12-12-28 上午10 38 27 Photo 12-12-28 上午10 38 48  
DSC02587  DSC02611   DSC02603
DSC02607   DSC02616 DSC02617 
 DSC02612 
日頭漸漸稀薄,光影迆迆晃動...
台灣欒樹明年再見.....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愛著你的愛
因為夢著你的夢
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
幸福著你的幸福

因為路過你的路
因為苦過你的苦
所以快樂著你的快樂
追逐著你的追逐
這首李子恆的歌詞,用的是詞類之間的轉品,以相同的詞彙同時表達實踐與感受,以相同的時態同步陳述過去到未來,以相同的字眼平行描述兩人的亦步亦趨,以相同的句型傳達無悔奉獻與知足。

這樣的文字,只有從造字伊始就重視意境的中文能夠呈現。中文不需要字詞的變形,透過安排在句子的不同區位就能展現字彙的詞類。而以動詞轉品為名詞來表達文意,更能透露出無間隙、動態、而持續的感同身受。

為文,不難。材料就在身邊,習慣看到、聽到、感受到,並放進腦中梳理一下,就能端出一道道誘惑人的醇酒佳餚來供人飲食、品味。

孩子,你當然也可以用你的方式,隨意地玩味一下手邊的字詞,練練把它擺在與平日不同的位置,發揮中文字更大的潛力來。


漢帝 i 語文課程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琇雯
嘗觀受派前往各語文教室觀察語文課程,得以從授課老師忙著在腦中思索接下來的課程進行內容中抽離,從容地看到學生在課堂進行中所聽、所思、所見、所感、所悟、所行、所存。
我在低年級的古文字教學中,看到學生們個個興奮地回應老師張貼出來的甲骨文或金文字,因為老師正引導孩子們對這些字自由地想像與回應:「春」天長了很多草,還有花苞;「夏」是一個很凶的人;「秋」畫著一隻蝗蟲;「冬」像櫻桃,也像耳機。圖像化的中國古文字,與低年級學童天馬行空的腦袋瓜對上了頻道。
此一同時,我也在國中的語文課堂中觀課。但場面的積極與參與度顯然有差別。即便老師談是怪誕有餘的魏晉志怪小說選文,以及活潑輕快的北朝樂府木蘭詩,大約只有一半的學生表現出積極參與,雖然全班都能配合老師的要求抄寫課堂筆記,但細細思索體會學生所學所得,應不及低年級古文字學班級的一半。我思忖著在老師精采豐富的講說下,我這個學過再學的大人仍對這國文課上得興味盎然,何以這群初學的國中生反倒不那麼熱衷呢?
從低年級的文字學課程,想起多年前任教的五六年級語文融入自然的課程中,語文選文是精心挑選有趣、符合學生程度,又契合自然主題的各類文體的短文,但學生們一片興趣索然,令人滿心挫折。獨獨對安排在其中的尋找立中心、對襯字、囗型字、上大下小、右大左小等文字遊戲時,全班才都玩到要吵起來。
然而,教學總不能老停留在文字遊戲,只讓孩子們認識字形吧?《紅樓夢》那群十二三歲的青少年,可完全沒停留在文字字形遊戲,他們很是享受開辦詩社即興吟詩作詞的趣味呢。
大師級的國學長輩們更是窮其一生都沉醉在國學的吟詠思索中啊~
這中間的關鍵是什麼呢?這各年齡層會喜愛國語文的共通點是什麼呢?樂趣。是啦!就是樂趣。低年級的孩子,從玩耍字形的詰詘波磔,感受到想像的樂趣;大觀園裏的青少年們在遣詞用字上感受到國語文的樂趣;有了人生體驗的成人們,體悟國學思想的貼近人生,不覺深歎國學的精奧巧妙,亦享受到體解大道的樂趣。於是,以樂趣為取向,配合學生發展,設計符應國中小學生能力與興趣的國語文教學設計,就成了我夢想著要在國語文教學現場實踐的方向。
                            
                              漢帝學習創新中心

台灣ㄟ好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